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分析我国现代农业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4-08-26  点击:2258
宏观经济的稳定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离不开重要农产品的总量平衡和生产力结构优化,离不开农产品市场的平稳运行。从服务于宏观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探讨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近年来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宏观经济的稳定离不开现代农业的发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离不开重要农产品的总量平衡和生产力结构优化,离不开农产品市场的平稳运行。从服务于宏观经济发展全局出发探讨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近年来有三个问题值得关注:

       一是以产值论英雄,农业基础地位有所松动。随着农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逐年下降,社会上对农业保障食物供给的基础性地位的认识有所动摇,农业投入“只增不减”的持续增长机制难以确立,农业投入很容易成为财政“紧缩”的对象。

       二是宏观调控“一刀切”,农业易受伤。例如,当采取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时,尽管农业投入品价格涨幅趋缓,但农产品价格往往低迷,甚至出现“卖难”,农户、合作社和农业企业“贷款难”明显加剧。

       三是社会关注CPI,农产品易成替罪羊。由于我国CPI构成中食品所占比重较大,每当农产品价格出现短期随机波动,CPI就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夸张性反应,容易使人将CPI上涨与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同起来。而政府为了平息物价波动,便会立刻出台各类农产品价格调控措施。实际上,农产品价格短期波动与通胀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政府以此进行宏观调控,可能会错失调控的良机。

       围绕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上,建议:

       一是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出发,形成农业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粮食生产如果出现滑坡,宏观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将被放大,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目标就有可能成为泡影。因此,必须建立农业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并以法律而不仅仅是中央1号文件的形式固化下来,避免出现财政收入波动就压缩农业投入的现象发生。

       二是从农业的特殊性出发,将宏观调控与现代农业的产业政策相结合。农业生产具有周期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互交织的过程,农业生产经营者在转移成本、管理风险、稳定收入等方面应对宏观经济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弱。宏观调控应充分考虑农业的产业特征,在收入补贴、农业投资、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一定的“绿色通道”政策,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与农业价格、产业政策结合起来,提高调控的灵活性,避免农民利益和农业产业发展受调控影响过大。

       三是从提高调控的科学性和创造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出发,建立CPI调整优化机制,逐步降低食品权重。由于随着国民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食品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来越低,因此,世界大多数国家均适时对CPI构成进行调整,以更加真实地反映物价水平的变化。应尽快建立我国CPI构成的定期调整优化机制,逐步降低食品权重,以更加科学地衡量通胀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要求。
上一篇: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五项科技服务业扶持新举措
下一篇:清洁能源将获重大政策扶持 布式光伏或全面提速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