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一带一路”建设蓝图已经清晰呈现在世界面前,机遇之下,中西部产业园区如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奏响借势发展的最强音?就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先生。
“我上周应邀去高陵中小企业聚集园调研,发现这就是一个现成的案例。高陵中小企业聚集园以高产值、精细化、尖端科技产业为依托,重点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形成以西安高陵工业组团为工业中心,辐射西部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现代生产服务特色园区。”杨建国说,“需要明白一点,‘一带一路”绝非是沿线的机遇,内陆省市更要扩大开发,积极融入。高陵中小企业聚集园秉立渭北工业高地,依托西安深厚的制造业基础和区位优势,着力打造辐射西部、对接韩国优势产业的纽带,不仅符合产业创新升级的规律,也是发挥地缘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战略抉择。”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我国的产业格局依旧呈现东强西弱的特征,杨建国认为,这是历史原因、区位条件、产业基础决定的,但是随着区域性扶持政策的相继出台,中西部的产业园区逐渐呈现出了异军突起的发展态势,这对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平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中西部产业园区要融入‘一带一路’,首先要科学定位,明确主导产业,促进产业链动发展。”杨建国说,“主导产业的确立,必须综合考虑地方产业优势、资源禀赋、区位等生产要素条件,因地制宜,避免同质化,切忌盲目跟风、追新。从发展趋势上来看,未来产业园区发展将愈加重视市场化、专业化和集聚化,产业园区必须做到园区规划与招商引资同步,围绕主导产业招商引资,横向配套、纵向延伸,形成完整的有综合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由生产要素集聚阶段向创新突破阶段转变,杨建国认为,产业园区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将日益凸显,过去单纯依靠资源投入和叠加取得产业规模效应的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产业园区将不再以用地性质和规模设定为主要目标,而是以产业平台为核心导向,建立完善的产业支撑服务体系,科学引导,使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在产业平台里活力流动。
随着区域城市竞争日益加快,产业竞争也势必更加激烈,区域产业竞争涉及到产业链的整体竞争优势,这就对产业园区的企业关联度和产业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区域产业竞争将很可能是以产业链的强弱来抉择。杨建国说,“‘一带一路’建设,产业发展、产业合作是核心和关键,内陆产业园区要根据“一带一路”区域发展重点,延链、补链、强链,夯实产业根基,从而实现内外产业互补合作效用最大化。”
目前,我国产业园区大部分正在经历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转型,杨建国说,时下处于互联网经济时代,产业园区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思维,以“电”为媒,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推动产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联化发展,用互联网思维抢占发展先机,凭借技术带动与创新引领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紧密结合。
“一带一路”是机遇也是挑战,杨建国认为,在新常态下,中西部产业园区必须准确把握全球经济发展趋势,走集聚创新之路才能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技术创新是引领,产业集聚是引擎,激发发展活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同时,加快“走出去”,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国际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