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下一个风口——“大健康产业”如何健康发展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4-14  点击:1490
人们认为中国在健康消费领域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等纷纷挺进大健康产业,寻找新的突破点,提前布局。面对一个个正在兴起的产业,各方参与主体应具备哪些理念与行动?

        健康,是一个全民话题。健康产业,是一个全民产业。数据显示,在欧美国家的平均消费中,保健品方面的消费占了总支出的25%以上,中国仅为0.07%,人均保健品消费额度是美国的 1/7,日本的1/12。因此,人们认为中国在健康消费领域具有巨大的上升空间。政府、企业、医疗机构等纷纷挺进大健康产业,寻找新的突破点,提前布局。面对一个个正在兴起的产业,各方参与主体应具备哪些理念与行动?就此,《 决策》专访了多位专家、学者。
 
大健康产业规划,健康产业园规划,健康产业规划解读
        大健康为什么火了
        《 决策》 :您认为大健康产业包含了哪些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与空间如何?
        张部昌:健康既可以很广,又可以很深。在健康产业里面,理想化的局面是食品营养这块越大越好,医药这块越小越好。大健康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是社会与健康,和谐、安定的社会,有利于人的健康。第二个层面是整个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好,优质的食品空气能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第三个层面是个人,个人心境好、心态好,也能促进健康。这些基本要素又需要科技作为支撑,借助科技了解人体对营养的需求,吃什么对身体有利、有害,以及在医药研发领域能够有新的突破,例如青霉素的发明,挽回了很多生命。个性化保健和医疗将是未来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方向。
 
        乌丹星:健康产业正在从医疗产业向外围的二环、三环、四环扩散。一环是医疗,二环是体检,三环是生活方式,四环是相关产业,比如休闲观光农业、文化娱乐、体育产业、养生旅游等。这些大健康产业要素涵盖在其他相关产业中,形成交叉融合。当然融合还包括互联,互联网是贯通的,它只是工具和手段,并不是真正的产业内容。我们看到国家规划到 2020年健康服务业达到 8 万亿元,我认为这个增长空间不只是停留在医疗领域,重点是三环、四环,包括一部分二环所产生出来的增量。
 
        中国的健康产业刚起步。最近几年,养老产业发展速度很快,健康养生旅游也开始做了。但和养老不同的是,养老已经形成一些核心的东西,健康体检服务也形成了核心的东西,健康养生旅游却还没有形成,还比较虚。总体来看,现在做大健康产业的企业水平,参差不齐。 有一小部分高品质的企业,把核心的东西已经提炼出来,做出了样板。大部分的市场还是处在起步阶段。再外围的产业,比如休闲农业,也未形成气候和核心价值。《 决策》 :包括医疗、药品、器械、养老、养生、保健、休闲旅游等在内的大健康产业最近比较火,各种投资也纷纷涌进, 甚至许多其它企业转型发展健康产业,您如何看待这股 “ 健康热”?
 
        张永建:健康服务业在中央文件里被纳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并且做出了很重要的考量,这是从未有过的高度。背后有几点原因,一是近十年来经济发展的理念慢慢产生了变化。过去强调 GDP、房子、车子,现在关注到人本身的状态,以人为本,人的健康。 二是,经济增长动力转换过程中,健康产业作为 “ 踩油门”的新 “ 油料”,被赋予新的意义。 三是,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健康的需求扩大。
 
        戴光强: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们现在总是说幸福感,如果没有健康,其他什么感也就谈不上。 生命健康是人的一个基本向往,它实际上回归到人本身的一个最基本的向往,就是健康和生命质量。现在好多人成了富翁,但是结果他们发现不一定是真正 “ 富”的概念,身体还不如不富裕的。人最宝贵的还是生命健康, 他才能享受自己创造的财富。经济的发展引发向人的本性回归,这是必经之路。 生物经济也好大健康产业也好,符合这样的结果,人都希望健康长寿,“ 健康热”也是因为这样的趋势和回归。
 
        乌丹星: 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应该是距离医疗越来越远, 而不是越来越近,这相当于是源头控制。 靠医疗一种方式来解决人的健康问题是难以实现的。 中国 13 多亿人,应该通过发展相关产业来改变人的生活方式, 让老百姓自我管理健康, 来减少和降低整个医疗成本和医疗支出。 这个方向对中国是非常重要而且是非常适用的,否则中国的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最后的医疗负担很难承受。
 
        健康产业如何 “ 去伪”
        《 决策》 : 您如何看待目前健康产业散、乱、杂的局面? 对于混乱的市场,如何去伪存真,去粗留精? 政府监督管理的主要抓手是什么?乌丹星: 以健康产业链上的重点产业养老为观察点, 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也会像其他产业一样, 经历“ 六先六后”:先城市、后农村;先高端、后普及;先粗犷、后精细;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先鼓励、后缩减。现在发展阶段基本在 “ 先”字阶段,还没有到 “ 后”字阶段。
 
        出现混乱是因为大健康产业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市场评价体系, 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怎么来证明? 混乱阶段,其他国家也同样经历过。 对这段必经之路,我们不要抱怨,但是各参与方应该积极共同推进, 政府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法规、宏观政策的引导,行业协会做到市场评价规范, 企业定位力争准确,做好产业链上的点、提升服务品质。 我想再过七八年时间,这个产业会进步很大。
 
        张永建:从政府引导的角度看,一要有鲜明的政策导向, 支持什么不支持什么;二要制定相关的法规;三要能够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和市场秩序。 政府要花大力气, 对违法的害群之马能够发现并清除。 比如食品安全方面,食品造假很多为区域性事件, 一个村的一个镇的大范围生产劣质食品, 管理部门眼皮底下时有发生, 事发过程中监管部门也往往是一路绿灯收钱过关。 对于健康食品领域出现的 “ 假科学和伪科学”,还需要借助专业技术才能发现, 如果政府没有专业的技术和人才,监管也会大打折扣。 要有严格的监管和执法能力, 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才能培植一个健康的市场;四是发挥诚信体系的作用。 现在的信用体系要么是不完善,甚至还有的是摆设。 企业的信用没法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 一定要让信用有价值,让消费者用手用脚用钞票投票,凡是信用不好的,我们就不买。
 
        健康产业园的核心是研发
        《 决策》 : 目前国内多个省份都将发展大健康产业作为重要战略, 许多城市争做健康城, 希望在健康服务业领域有所作为,寻找新的增长点。 您如何看待健康产业园这一发展模式? 健康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乌丹星: 我认为单纯的产业园区不适合健康产业的发展, 把 100 家零散的企业聚集到一个园区, 与分散开的区别是什么?
        产业园区最核心的价值在于研发创新,100 家企业聚集在一个园区的凝聚力需要依靠不断地研发出新产品。 像国外的健康城,迪拜、神户、波士顿这三大世界著名的健康城,聚集了上千家服务商、上百家大学,还有医院。 为什么能做到这样? 是为了集中研发。
        如果没有研发创新,把 10 家医院积聚在一起做什么呢? 还不如把 10 家医院放在几个不同的区。 仅仅靠聚集是不能创造价值的, 也不叫真正的产业园。 建设产业园区没有错,问题是有没有创新的研发在里面。
        大学、 科研院所应该是这个园区的核心,再加上产业,在一个园区里就近去创新,研究问题,这样做的产业园区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 如果没有创新的附加值,产业园区是没有价值的。
        张永建: 这些年地方建设的各种园区模式大同小异,区别不大,热什么就弄个什么园区。
        产业园区的形成有多种要素。 以前靠政府提供更多优惠的条件吸引产业,随着区域之间的竞争,大家都想吸引产业, 就会不断有地方政府开出更具吸引力的优惠条件, 由于竞争非常激烈,条件基本没有太大区别,无非在土地、税收等方面做文章。 但是优质资源是有限的,不能哪个地方都去。         所以说, 以优惠条件进行竞争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这时候,拼的就是软环境。 产业园区的形式在将来可能慢慢萎缩,现在有的太多园区面临空置。
        如果不搞大而全, 有非常清晰的专项指向, 可能还会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专项指向与地区优势资源有关联,比如原材料优势、专业技术优势。 例如打造一个专业技术, 通过技术的吸引和扩散来形成产业的集群, 发挥技术溢出的效应。
张部昌:宏观来看,健康产业将来的发展依赖于生产性企业、 服务性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 各类高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建立合作、共享关系。 健康产业或者说生物医药经济, 从资金投入到成果产出要经历相对较长的周期,不属于立竿见影的产业领域。
        因此, 首先企业在发展理念上要转变, 真正掏出一些真金白银投入到研发创新。 避免参与主体通过项目汲取政策性资金, 有的甚至想方设法转进个人腰包。 第二,要真正有所侧重进行研发, 高校和企业都要摒弃贪大求全, 在优势领域做出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产品。 第三,政府下发项目时一定要将经费落实到研发,并进行项目跟踪,而不是将研发经费用到企业的一般硬件的建设上, 更不要用到企业的流动资金上去。 第四, 建立相互信任的机
制,保证知识产权的共享,这样才能让合作持续发展。
 
        《 决策》 : 大健康产业在理念上有哪些变化和新的发展方向? 养老作为大健康产业链上重要的一环, 您如何看待其发展前景?
        乌丹星: 大健康产业是融合性的产业, 我认为将来的企业一定是做细分市场的, 现在的企业之所以没有做好就是因为融合的太多了。 养老、休闲、旅游、温泉、会议什么都有,所以形不成核心竞争力。 现在大健康产业炒得太火爆,人们容易贪大贪全,没有专注在专业细分和核心竞争力构建上。竞争力应该是把一个点做深做透,做一个循环的完整链条,价值就出来了。 如果一个企业做得太多元,做得不精不透的话,一个循环也没有形成,就很难得到资本的认可, 在获取投资上失去竞争力。 现在大健康产业还处在起步阶段, 定是做好点而不是去做面。
        关于养老, 中国人容易接受有形的,忽略无形的;看重硬件,轻视软件;重速度,无视品质。 养老项目需要关注两个方面:
        一是以健康为核心理念的人居生活。 养老产业客户的生活状态首先是休闲,健康有品质的生活是其内涵。 吃要求食品安全,睡要求安静舒适,玩要求方便便捷,聊要求老友相伴,游要求历史文化,写要求科技现代,乐要求丰富多彩,财要求保值安全,医要求快速准确,护要求专业耐心。 所有生活体现的是健康人性尊严。
        二是以健康为核心理念的人居文化。 首先要理解健康懂健康,具有基本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 具有自我健康管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 远离医疗而非依赖医疗。 其次引导老人追求精神生活的高品质, 洗涤心灵是晚年摆脱孤独寂寞抑郁最灵的药方, 目前主动走进养老机构多半以高知群体为主。
        中国养老产业目前是以地产开发为起源地的, 房地产开发商对养老产业有多少认知? 有多少真正想做养老的? 我想说不到百分之一。传统思想也一直不认同服务的价值,更别说服务老人。 所以要呼吁全社会关注养老问题,关注人才培养。
 
上一篇:未来最有前途的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下一篇:探索国外健康产业发展成功之关键-政策红利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