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主旋律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2-12  点击:1078
中共中央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资源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已经形成了以生态文明为建设核心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主旋律,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众多。

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主旋律

一、我国农业转型发展的背景与挑战
 

        中共中央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为国家战略,此后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资源环境保护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已经形成了以生态文明为建设核心推动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转型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的主旋律,但面临的困难和障碍众多。


    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缺乏成本意识;②缺乏市场意识;③缺乏生态环保意识;④缺乏国际化视角;⑤缺乏整体意识。
    其中,生产成本过高和缺乏竞争力是我国农业的致命弱点。

二、发达国家农业转型发展成功经验和做法
       发达国家20多年前开始农业转型发展探索,其成功经验模式值得借鉴。

美国的“可持续农业”:
①以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保障。
②以强有力的财政扶持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③以雄厚的科技实力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支撑。

欧盟的“多功能农业”:
农业不仅可以提供健康的、高质量的食物和非食物产品,还在土地利用、城乡计划、就业、活跃农村、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田园景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将农业发展关注的重点更多放在农村发展上,因为农村发展内涵比农业发展更为广泛。
农业突出“三优先”:农业生产及其产品的质量、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并着力提高农业竞争力。
农村强调农业形式多样化,增加传统农业色彩,追求保持赏心悦目的农村风光和充满活力的农村社区,保持稳定的农业就业。
欧美农业除传统的生产功能外,更加强调农业生态及景观功能。

 日本的“环境保全型农业”:
“环境保全型农业”,一方面限制或减少人工合成化学制品的使用,减少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在环境容量内重新构筑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增进其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发展“环境保全型农业”重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法律法规;标准、认证与监管;补贴与税收支持;技术研究和推广;鼓励农业多样化模式。
三、构建生态高效耕作制度是实现农业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
构建生态高效耕作制度核心任务是要协调“生态”与“高效”的矛盾,构建用养结合、生态高效、生产力持续稳定提升的种植制度与养地制度,进行结构调整与系统优化。
上一篇:解读深圳跨境电商发展 政策正在引导企业蓬勃发展
下一篇:京津冀三地现代农业应在六个方面强化协同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