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陕西省首批专项债项目双库反馈结果近期公布,全省申报项目共计823个,其中发改库通过532个(64.64%),财政库通过687个(83.48%),双库均通过项目441个(53.58%)。本次反馈不仅反映了政策导向的调整,更揭示了区域发展重心与领域扶持逻辑的深刻变化。本文基于官方披露数据,结合政策背景与实践经验,从区域分布、领域特征、政策信号等维度展开分析,为后续专项债申报提供决策参考。
壹 · 核心数据分析与区域竞争格局
从双库通过结果看,区域分化特征显著。西安市本级与咸阳市本级成为最大赢家,分别以82个和52个项目占据全省双库通过总量的18.6%和11.8%,凸显关中城市群在基建升级、产业配套领域的核心地位。榆林市(46个)则依托能源产业链延伸需求,在能源基础设施领域占据全省21.7%的份额,与“十四五”能源战略高度契合。相比之下,陕南地区(安康、汉中、商洛)合计通过75个项目,占比17.0%,项目多集中于农林水利与生态保护领域,显示生态功能区政策适配性逐步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文旅项目遭遇政策收紧。全省唯一通过的双库文旅项目为咸阳老街文化旅游区改造项目(一期),其成功得益于清晰的收益模式(商业运营分成占比超40%)与文化资产保护性开发路径,而其余文旅项目因收益过度依赖门票收入(平均占比75%以上)、配套开发超限等问题集体折戟,反映监管层对文旅类项目合规性与可持续性的严控趋势。
贰 · 领域分布特征与政策风向
从细分领域看,社会事业领域以107个项目(占比24.3%)领跑,其中15个高中与大学学生公寓项目首次纳入支持范围,印证财政部2024年“教育基建扩容”政策导向。市政与产业园区基础设施(71个)、生态环保(57个)紧随其后,但前者同比通过率下降4.2个百分点,表明产业类项目需强化收益测算(如捆绑智慧园区管理增值服务)。
两大政策信号值得关注:
教育基建窗口期开启:学生公寓类项目资本金比例放宽至15%,内部收益率基准下调至4.8%,释放政策红利;
城市更新范式升级:通过的两个城市更新项目均采用“留改拆+智慧社区”复合模式,要求项目方案融合数字化管理模块,传统基建逻辑面临转型压力。
叁 ·成功经验与风险警示
本次反馈揭示了专项债审核的深层逻辑:
成功案例启示:咸阳老街项目通过文物修缮专项债工具,创新“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分账机制,将30%收益锚定商业空间租赁,规避纯公益性风险;
典型否决原因:
根据评审反馈数据,项目未通过双库审核的核心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五类,其背后折射出专项债管理的政策导向与合规性要求升级:
1、区域协调发展失衡(12个)
未过审项目涉及“区域经济协同性不足”,主要存在于陕南、关中交界地带,其项目规划未有效衔接《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中明确的“三大区域战略定位”,特别是未体现陕北能源创新区、关中先进制造业走廊、陕南生态经济带的差异化发展要求,导致项目与省级空间规划产生结构性冲突。
2、重点领域偏离(7个)
该类项目存在“战略优先级错配”,申报方向偏离2025年省级专项债重点支持的“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重大工程)领域。典型案例包括县域商业综合体等市场化程度过高的项目,不符合“专项债券不得用于市场化收益已饱和领域”的监管要求(财预〔2023〕151号文)。
3、立项要件完备性缺陷(57个)
集中暴露“项目成熟度硬伤”,具体表现为:
①可行性研究报告未通过第三方机构物有所值评估(VfM审计);
②用地预审意见、环评批复等法定前置文件缺失;
③未完成财政部PPP综合信息平台入库(涉及跨领域捆绑开发项目)。
此类问题直接违反《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管规程》中“无要件不入库”的刚性约束。
4、财政自平衡能力不足(60个)
①主要存在“收益覆盖模型失效”,关键指标未达监管阈值:
②项目税后内部收益率(IRR)低于4.8%的警戒线
③债务偿还保障系数(DSCR)未持续>1.2
④现金流预测未通过蒙特卡洛压力测试(波动率超±15%)
典型案例为部分区县产业园区项目,其厂房租赁收入测算脱离当地工业地产市场实际租金水平(偏离度达34%)。
5、隐性合规风险(未公布原因项目)
涉及“负面清单触碰”,可能包括:
①项目资本金存在明股实债、债务性资金充当资本金
②土地出让收入占比超过总收益的50%(违反财预〔2022〕137号文)
③未建立专项债券资金“借、用、管、还”全流程闭环管理系统政策启示与改进路径
上述未通过原因实质反映了专项债管理从“规模驱动”向“质量管控”的范式转变:
①区域协调机制重构:建立“省级统筹-市级协调-县级申报”三级联审机制,嵌入空间经济匹配度算法模型;
②全生命周期风控:在项目策划阶段引入《专项债券项目合规性自评表》(含52项量化指标),强制实施收益模型敏感性分析;
③数字化监管升级:对接财政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系统(LGDMS),实时监控项目现金流与资产权属变动。
(注:建议申报单位参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全流程管理操作指南(2025年版)》建立预审纠偏机制,本机构可提供VfM审计、DSCR优化等专项技术服务)
结尾
2025年陕西省首批专项债反馈结果,既是政策导向的“风向标”,也是区域发展与行业变革的“透视镜”。数据显示,监管层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优先”,项目策划需深度契合三大逻辑:一是区域战略适配(如关中城市群产业升级、陕南生态价值转化),二是领域政策红利捕捉(如教育基建、智慧市政),三是收益模型创新(如文旅项目资产证券化、EPC+O模式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