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科技园建设规划存的问题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4-18  点击:3670
目前,江苏省的农业科技园区已经从单一的农业产业发展成以第一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但从江苏省整体建设来看,农业科技园区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南地区的建设力度和数量规模都远超苏中、苏北地区。

  文章对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现状进行简单概括,分析了农业科技园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如下:


  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现状及成效


  现代农业科技园区是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渠道,能够借助集聚效应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提高农民生活条件提供助力,还能协调、改善经济与生态的关系。江苏省是经济发达地区,人多地少,建立规模化农业科技园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农业经济效益,减少土地资源制约影响,加快推动江苏省农业走向新阶段。江苏省经过十多年的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等规模化建设,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建设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产业特色明显、经济效益大的现代农业科技园区。


  我国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于 2000 年开始,由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其他五部委共同启动。2008 年,江苏省开始启动省级农业现代科技园区建设工作。截至 2021 年底,江苏省创建 12 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批准并建设了 52 个省示范园。其中,2020 年批准建设南京市溧水区、盐城市盐都区、宿迁市宿豫区、扬州市江都区等 12 个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江苏省已经将建设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牵引工程,并通过产业集中、资源集聚、政策集成等方式打造现代农业建设高地,充分发挥农业现代化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江苏省主要取得以下成效。


  第一,打造数量可观的高质高效产业融合园区。在这十几年中,江苏省坚持产业融合策略,强调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更加健全的产业链,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在建设过程中,江苏省鼓励每个农业科技园区按照“生产 + 加工 + 科技”一体化原则完善农业产业链,并着力培养多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建设县域特色产业。2021 年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平均产值达 80 亿元,取得非常大的经济效益。

      第二,重视利益联结,打造产业园主体培育高地。江苏省以农业科技园为依托,建立了一批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联盟和众创空间,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创业载体,促进农民就业创业。2020 年江苏省的农业产业园平均带动 1.5 万农民就业,且提高了园内农户人均收入。


  第三,聚焦创新驱动,打造改革创新高地。江苏省坚持将科技园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要素,并将农业科技园作为促进农业发展的主阵地,通过促进要素集聚、强化产业链建立等方式推动园区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其中,新建的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的高标准农田占比 85%,大田作物机械化水平超过 90%。同时,江苏省严格按照“产城相融、园村镇结合、一体化发展”思路,打造农业农村一体设计路径,推动产业发展和省内经济协同发展。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江苏省非常重视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工作。其中,苏州市吴江区产业园以水稻和油菜为主导产业,2021 年取得 96.18 亿元的好成绩,主导产业总产值达 63.99 亿元;泰兴市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是生猪、银杏等,2021 年产业园的总产值为 101.33 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 90%。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各个县市都非常重视要素集聚,通过以县或市为单位建立规模化农业科技园,并做大做强主导产业,为提升江苏省整体经济实力提供助力。


  江苏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目前,江苏省的农业科技园区已经从单一的农业产业发展成以第一产业为主、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但从江苏省整体建设来看,农业科技园区多集中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苏南地区的建设力度和数量规模都远超苏中、苏北地区。比如,2007 年江苏省评定了 56 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其中有 25 个位于苏南地区,15 个位于苏中地区,16 个位于苏北地区,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苏南地区,苏中、苏北两地的数值相差不大[2]。因此,虽然江苏省在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以下分析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1、园区规划布局不够完善

  目前,江苏省科技部门对全省范围内的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建设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地方资源限制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导致部分地区严重缺乏农业科技园建设,而经济先进地区却有多个农业科技园区,不利于江苏省整体均衡发展。从整体角度看,省级科技部门对范围内的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缺乏统一管理和规划,导致各县市政府多以自主开发为主,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管理。不同地区的农业资源存在差异,当科技部门和建设主体对周边农产品需求和消费市场把握不清时,也会影响农业科技园长远规划发展,难以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


  2、产学研结合有待加强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不同于传统农业示范区建设,需要融入科学技术进行创新,改变以往固步自封的发展理念,提高对科技园区建设的认识,做好产学研结合工作,为建立农业科技园区提供科技人才和新型经营主体。但从建设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企业存在以自身为中心倾向,对科技园的认识不够深刻,导致产学研相结合的效果不佳,从而影响江苏省新经济发展。比如,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主要以科研开发为主,导致部分园区缺乏主题特色,或者是忽视了园区主题文化营造,难以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3、园区产业结构不合理

  产业定位是建设农业科技园区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农业科技园区的产业定位不同[3]。但很多科技园缺乏产业定位认识,没能充分挖掘产业园区的特色产业,缺乏对资源的整体高效利用规划工作,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同时,园区的产业结构应该基于自身产业资源和市场需求进行规划,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侧重对江苏省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但部分地区的政府和企业研发机构缺乏对资源的有效利用,未能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难以实现优势互补目标。因此,江苏省需要做好园区功能定位,改变产业结构单一、层次不深的建设现状,提高产业科技含量,这样才能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反之,如果江苏省不重视这个问题,将会导致科技园区建设越来越同质化,难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园区创新主体实力有待提升

  园区创新创业的根本在于是否有充足的人才和基础资源[4]。由于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具有周期长、回报慢的特点,政府及建设主体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很难在短期内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科技部门及园区经营主体应该加大园区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利用每项资源,并发挥园区对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引领功能,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但从实际来看,政府方面缺乏完善的土地配套政策、金融贷款政策、社会投资政策和人才政策等,园区经营主体存在龙头企业规模不大、缺乏科技创新人才等问题,影响了江苏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质量。就盐城市来说,全市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 16.5%,建有省级、地市级企业研发机构的企业仅占 8.6%,这说明盐城市自身研发能力较弱,很难发挥园区的示范作用和带领作用。同时,根据相关统计,江苏省农民文化程度较低,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 1.1%,初中学历占比最大,为 59.2%,而且缺乏专业职业技能人才,农民很少能够接受有关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此外,园区人员还存在专业人员少、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作者:朱云洁,申倩)



上一篇:海南省首个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新海陆岛物流园区动工
下一篇:王雄文调研浏阳经开区园区发展和项目建设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