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湖南衡阳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规划建议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6-08 点击:2251
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衡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为了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链,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增强人力资源服务业整体竞争力而进行的尝试和探索。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衡阳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根据2019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统计报告,从2010年起,我国陆续在上海、重庆等地建成19家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截至2019年底,各国家级产业园已有入园企业超2700家,园区营业收入达1950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一、人力资源产业园存在的问题
一是同质化比较严重。在贴近本地人力资源市场和产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生产性人力资源服务方面做得还不足[1]。
二是市场化运作不够。没有充分释放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活力,多半属于典型的政府主导型建设模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及其下属机构直接负责园区的总体规划、投融资和运营等。
三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目前大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将盈利点主要集中在房屋出租、物业管理等初级运营上,并逐步发展到技能培训、信息服务、政策咨询、高端人才寻找等增值服务的园区中端运营,但很少涉足人力资源产业链投资、专业性行业投资、物业资本运作等金融投资性运营[2]。
四是部分园区“超前”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需要建立在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度发达,并与本地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基础上,而部分园区在规划上超前提出“高端、国际化”,背离了人力资源服务业本身的特点和要素,在选址上远离城区,大拆大建,忽视本地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发展水平、市场规模等因素,往往出现“有园无业”“有业无企”现象。
二、衡阳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
1. 区位优势
湖南省衡阳市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三江汇流、水资源丰富,铁路运输能力目前稳居全省第二,不仅具备位于京港澳大动脉旁、连通两广、集聚高速高铁高飞的交通优势,还正在努力朝着湘中南地区航空枢纽的目标阔步前行。随着常祁高速全面建设,衡永高速、湘江衡阳至永州三级航道一期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衡阳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扩大。
2. 人力资源优势
衡阳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据统计,2019年全市常住人口730.06万人,城镇常住人口361.01万人,16至59岁人口为449.25万人,占总人口的61.54%,具有劳动密集型人口红利;衡阳高校生数量在湖南省名列前茅,拥有以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工学院等为代表的15所高校,2019年高校(高职)在校生11.16万人,中职在校生6.95万人,能够集聚起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为园区发展人力资源服务提供人才支撑和发展机会。
3. 工业基础优势
衡阳曾是全国26个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现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地。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9.2%,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近年来大力实施“1113”重点工程推进计划,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陆续建成达产见效,软件、区块链、数字经济等专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军民融合、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精细化工、纺织服装、有色金属等重点产业发展迅速。
(二)劣势分析(W)
1. 现有人力资源服务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
衡阳现有180多家人力机构,目前未有一个集中统一的发展平台,缺少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服务内容以劳务派遣居多,占97%左右,缺少龙头和高端人力服务企业。产业规模效益差,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高、核心竞争力不足,参与竞争的能力较弱。
2. 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不高
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人才缺乏,复合型高级人才尤其短缺,这是制约衡阳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劳动力整体文化程度低,专业技能型人才偏少;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42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93万人。
3. 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协调机制缺位
人力资源服务业还处于条块分割状态,目前还没有建立和形成一个能在现行体制下指导人力资源服务业正常健康发展的协调机制。
(三)机会分析(O)
1. 政策机遇
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其中涉及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条目共计5条,全部为鼓励性政策。衡阳作为全国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近年来注重放大“一带一部”优势,积极创新“五承五接”思路,在高质量发展中当好承接产业转移的“领头雁”。2017年至2019年底,衡阳已实现承接产业转移企业落地703家,新增企业主营收入163.58亿元。要想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必须拥有一大批具有技术专长的高素质劳动力,而通过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可以推动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2. 发展机遇
在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国家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人力资本质量的提升,衡阳应抓住机遇,大力发展人才培训和专业人才培养。2020年催生了新的用工方式,如共享员工、灵活用工等,日本灵活用工在人力资源行业中占比已到40%,美、法、德、意等欧洲国家灵活用工的占比均超过30%,但我国的占比仅为9%,这也为衡阳人力资源行业的市场多元化发展和规模性变化提供了良好机遇。
3. 技术机遇
衡阳目前已引入富士康、得意电子、中兴通讯等电子信息龙头企业,且拥有286家软件开发服务公司。衡阳正在成为电子信息产业的新高地,具备通过“互联网+”和数据信息、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改变人力资源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的技术,为发展人力资源信息服务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威胁分析(T)
1. 同质化现象严重
目前衡阳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力弱,具体表现为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结构不合理;服务功能单一;人力资源信息不共享、信息化建设滞后等。
2. 外部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竞争加剧
随着衡阳大力开展人才引进的“雁阵计划”,国际国内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涉足衡阳本地人力资源市场,加剧了市场竞争。其他省份或发达地区人力资源服务巨头的引进,将给衡阳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带来竞争压力。
3. 输出输入关系失衡
根据公开报道,衡阳为劳务输出大市,年外出务工人员约为107万人。衡阳从2018年起实施“人才雁阵”“万雁入衡”等人才引进工作,引进人才1.2万人,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60余人。
三、对衡阳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建议
(一)发展战略、园区规划和服务定位
1. 制定与本地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的发展战略
按近期、中期、远期三期进行规划。近期规模宜小、宜精、布局合理,着力于对现有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快速发挥集聚作用。中期结合中心城区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和新城新区建设,对衡阳的人力资源服务业集聚地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以“一园多区”模式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业园区。远期要积极借鉴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业模式等先行者经验,充分认识人力资源产业对衡阳未来发展的深远意义,既强调政府在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也重视民营资本引进,采取多种融资模式,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业园区的示范、集聚、辐射和推动作用[3,4]。
2. 制定与本地市场需求贴近的园区规划
按照现代规划思想,细化功能,统一规划一园三区,分“三步走”。第一步,利用现有物业先行建设石鼓-松木分园区,将石鼓区人才市场及城区人力资源企业集聚发展,同时为建设产业园及园区运营积累经验[5]。作为试点,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左右较为合适。第二步,与旧城改造、国有资产盘活和老旧厂房利用保护结合,采用多种功能集合模式,改造闲置国有资产,建设雁峰-白沙分园区,形成文化创意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综合园区。第三步,新建江东主园区和蒸湘-高新片区,主园区建筑面积应在5~8万平方米;蒸湘-高新片区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建筑面积应在2万平方米左右。力争在3或5年内,建成辐射湘南湘西的区域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
3. 围绕园区基本功能准确定位服务对象
重点服务于衡阳市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和有色金属等主导产业人群,不断培育引进新材料、新能源以及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人群,如输变电装备汽车及零部件、矿山冶金装备、高性能钢管制造、核装备制造等行业急需的高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重点服务于衡阳及周边地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技能提升。衡阳是劳务输出大市,目前在外务工人员上百万。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建筑、商贸服务等行业从业人员技能急需提升。重点服务于衡阳市大学生专业技能提升与创新创业服务,尤其是汽车工程与技术、材料化学、生物医药专业等有较高知名度又与衡阳重点和新兴产业相关联的专业。
(二)打造人力资源服务项目平台
1. 公共培训平台
人才是人力资源服务业的第一资源,利用南华大学、衡阳师范学院等大学资源,培养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才;利用财工院、环境生物学院等高职资源,培训一批人力资源服务技能人才[6]。依托衡阳技师学院及众多高、中职教育机构,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人力素质。以技能型人力资源培训和输出为基础,加强湘南、湘西人力资源服务业合作,通过多地技能培训协作,提高整体市场议价能力,避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2. 高级人才展示对接平台
以高科技人力资源引进为重点,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业的交流,通过人才资源共享、高层培训、对话交流等形式,促进高级人才资源的交流互动,打造湘南湘西高端人才引进平台,丰富产业园入驻企业业态,提升产业园高端服务水平,提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3. 云政务和数据信息平台
建立衡阳市人才大数据库,通过搜集、处理、分析产业人口数据,了解人员流动及去向、人员行业结构分布、人员年龄特征等,为市场人力服务机构提供信息研究底层数据支撑。集中人社局、科技局和招商局公共服务功能,吸引人力资源机构和科技信息企业入驻,紧跟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以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为支撑,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云平台,完善衡阳市“电子政务”体系,搭建衡阳人力资源云政务和数据信息平台。
(三)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
1. 政府推动是建设初期最重要的因素
建立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现代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的一种趋势,通过集聚品牌、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服务,可实现人才资源、政府资源和企业资源之间的有机整合。园区建设初期,急需政府重点完善企业和人才保障政策,如针对企业的入驻奖励、税收返还、办公补助、活动扶持、金融服务等政策;针对人才的职称奖励、创新奖励、生活配套、个税减免等政策;针对人才引进的引才奖励、人才创业金融扶持、技术创新奖励、人才落户、子女入学、住房奖励、医疗保障等政策。
2. 市场化运营是未来趋势
产业园给予入驻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政策、市场和资金上的引导支持,让企业“共享”区域的政策、企业人力需求资源等,开展包含物业资本运作、服务产品专业性投资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投资的园区建设,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不同节点在职能上有所侧重,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多方联动的运营方式。
四、结语
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展只有十余年,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区位特点、人口、资源甚至发展理念等方面都不同,使得产业园建设、管理和运营十分复杂、模式各不相同。衡阳市发展产业园是建设现代产业强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但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只顾埋头苦干。而要立足自身经济规模、市场需要,合理制定规划,避免大拆大建,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倡导效益优先,建设集成多种功能的市场化运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作者:张敏杰)
上一篇:
2021年城市产业园建设规划在定位、创新、融资等方面策略
下一篇:
泉州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背景、新思路与新方向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