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园区要闻

北京首次编制未来15年《专项规划》确定“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0-09-29  点击:1317
《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专项规划》统筹各方面国际交往功能需要,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拓展新兴承载空间,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擘画了未来15年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蓝图。

       昨天,北京市召开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新闻发布会,市政府外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市人才工作局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介绍了《北京推进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编制、重大项目推进、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等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相关情况。
 
  首次编制未来15年《专项规划》确定“一核、两轴、多板块”空间格局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本市加快完善顶层设计,首次编制《专项规划》,统筹各方面国际交往功能需要,完善国际交往中心功能体系,拓展新兴承载空间,确定了“一核、两轴、多板块”的空间布局,擘画了未来15年国际交往中心功能建设的蓝图。
 
  “一核”是首都功能核心区,是开展国家政务和国事外交活动的首要承载区,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区。“两轴”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国际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载区。“多板块”包括东西南北四个地区,是拓展丰富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的承载空间。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副主任杨浚介绍,本市首次编制《专项规划》,外交工作专业性强、领域综合度高、没有先例可循。我们总结全球国际交往中心城市建设特征和规律,分析北京优势条件和差距短板,在重大外交外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国际要素集聚度、国际交流活跃度等5个方面,持续提升国际交往能力建设。同时,针对各领域涉及国际交往功能的核心信息进行筛选提取,首次搭建北京国际交往功能要素空间索引,持续跟踪、完善优化北京国际交往功能格局。
 
  按照《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到2035年,北京将建设成为承担我国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首要舞台、引领全球科技创新和交流合作的中心枢纽、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与多元包容魅力的重要窗口、彰显我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的国际交往之都。
 
  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力保重点设施建设
 
  “实现国际交往中心功能,首先要抓住重大项目这个‘牛鼻子’。”市政府外办副主任于海永介绍,为此,北京市将雁栖湖国际会都、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和第四使馆区等项目作为现阶段工作重点,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力保重点设施建设。
 
  按照服务国家顶层国际交往、可举办全流程主场外交活动核心承载区的功能定位,北京正扎实推进雁栖湖国际会都扩容提升。目前《雁栖湖国际会都控规方案》编制完成,雁柏山庄主体结构施工验收,栖湖组团项目加速推进,环湖设施提级改造取得成效。
 
  于海永介绍,立足打造新的国际交往“会客厅”,国家会议中心二期主体结构目前已经封顶,预计明年投入使用。《第四使馆区控规及城市设计》启动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周边环境整治有序推进,推进打造“第二个三里屯”。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新国展二三期、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冬奥会场馆等进展顺利。
 
  分区引导
 
  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不搞“一刀切”
 
  近年来,本市先后启动建设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等8个国际人才社区,并于今年印发实施了《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以下简称《导则》),涵盖9个建设场景和评价指标体系,作为推进建设的标准和依据。
 
  如何在《导则》中体现人才社区共性要求和各社区资源禀赋差异?本市根据8个国际人才社区不同发展特征,在《导则》基础上,分别提出了针对性方案。
 
  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刘敏华介绍,《导则》分为四个部分,中间两部分分别阐释了共性标准和个性差异。共性标准部分提出了“1+3+9”的顶层设计,“1”是以国际人才需求为核心,“3”是国际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主要导向和建设理念,提出了宜居社区、邻里交往、教育文化、创新事业、医疗健康、交通网络等国际人才所关心的九大建设场景。
 
  根据九大建设场景,《导则》还提出9大项33中项115个小项指标体系。“这些指标不搞‘一刀切’,一部分是约束性指标,达到了才称得上有‘国际范’。”刘敏华说,有一部分是预期性指标,我们希望作为方向引导,根据各区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特征提出了分区引导建议和针对性解决方案。
 
  “比如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等建成区着重提升改造,顺义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在建区着重吸纳融合国际元素,新首钢、怀柔科学城等新建区着重做好规划引领。”刘敏华说,我们希望把共性要求和各区自身资源禀赋充分结合,发挥各自特长优势,建设既有统一标准、又有个性差异的国际人才社区,吸引全球优秀人才来京创新创业。

 
上一篇:苏宿工业园区发布拓园产业规划
下一篇:抢先看!湖南岳阳“新园区十条”政策升级改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