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田园综合体专题研究 > 研究视点“文旅农”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作用和发展问题

“文旅农”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作用和发展问题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5-16  点击: 2341次
田园综合体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播文化,还能改善民生,创新乡村发展模式。但在目前实际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想顺应“文旅农”融合发展,发挥田园综合体实质作用,就必须立足于现状,以长远目光开辟全新发展路径,为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人们整体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旅游行业发展如火如荼。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相关部门利用乡村现有条件开发旅游,对乡村内的空间、文化等加以整合建成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不仅可以有效保护和传播文化,还能改善民生,创新乡村发展模式。但在目前实际发展过程中,在资源开发、产业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要想顺应“文旅农”融合发展,发挥田园综合体实质作用,就必须立足于现状,以长远目光开辟全新发展路径,为乡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对此展开研究,探讨“文旅农”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作用和发展问题:


  一、“文旅农”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作用

  (一)保护及传播文化

  文化可以体现不同时期人民的生活方式、场景、习惯等。随着文化流失或被人们淡忘,无法实现传统文化持续传承。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则可以起到文化保护与传播作用。针对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若只是进行静态展示,则无法全方位体现传统文化魅力。“文旅农”融合的提出便将文化、旅游及农业三合一,在以文化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发挥文旅作用带动乡村发展。在该背景下,利用田园综合体进一步促进文化保护、开发及传承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在田园综合体中融入乡村本土文化,再利用旅游业的广泛受众实现文化传播、宣传,拓宽乡村文化传播范围,这是传统乡村文化发展不具备的优势。随着发展逐渐成熟,田园综合体已经将乡村本土文化与餐饮、工艺品、服饰等行业相结合,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文旅产品,并开展戏曲文化、杂技文化、红色文化、茶文化等活动,以全新方式向游客传达本土文化。


  (二)改善民生

  田园综合体的建设与发展可有效改善民生,主要体现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环境条件等方面。在乡村建设田园综合体后,意味着传统乡村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农民经济收入也将得到增加。农民既可以通过出租土地的方式获得大量收入,也可以通过经营获得收入。此外,田园综合体的运营,能开发出多个全新行业,农民可以通过务工的方式获得稳定工资收入,提高整体经济水平。田园综合体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发展模式,建设与发展均建立在现代化视野基础上,将会使传统农村发展格局得到新变化,农民生活幸福指数随之提升。近年来,生态环保问题愈加突出,旅游业肆意开发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田园综合体则强调生态保护。为全面打造生态旅游,各大园区在污水处理、垃圾治理等方面均做出努力,在该过程中,农民也被灌输大量生态保护意识,这为加快“文旅农”融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创新乡村发展模式

  在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下,乡村土地开发及融资模式均得到创新。土地开发模式的创新进一步解决农业用地问题,鼓励农村地区整治村庄,整合住宅、基地。融资模式的创新则有利于解决乡村经济发展问题,满足工商资本、农民、财政等各主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丰富融资渠道。在该过程中,为了避免外来资本将农村资产占为己有,应始终将农民合作社视为核心,通过土地产权入股、企业投资、银行贷款等多种方式为田园综合体发展提供长效资金支持。


  二、“文旅农”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资源开发不足

  我国大部分田园综合体内有着丰富的文旅资源。但是,由于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导致呈现出的资源量较少,无法吸引大量游客驻足。以大别山为例,大别山作为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但以目前发展现状来看,大别山的红色文化传播效果不符合其社会、历史地位,与韶山、井冈山等地的红色文化传播、利用效果有着较大差异。目前,大别山已开发出的红色文化资源主要包括许世友将军故里、杨靖宇将军故里、鄂豫皖革命纪念馆等。从整体上看,还有着较大的开发空间。此外,大别山地区已建立农耕文化博物馆,包含建筑、信仰、生活、服饰等内容,并保留、收集民族传统农耕器具,使人们可以了解大别山独特的农耕文化特色。近年来,大别山地区举办了民俗文化旅游节,展现豫南婚俗、打糍粑、炸丸子等民俗文化。在大别山地区建设民俗文化村,传承字画、民间表演、制茶等文化艺术,使游客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方面认识大别山地区的民俗文化。旅游节、插秧节等节会已经成为大别山地区的名片,但大量文化活动只在节会中有所体现,能吸引更多游客前往参观、了解的文化活动较少。从这里可以看出,正是由于资源开发力度不大,导致仍有许多优秀文化资源未得到有效开发,制约着田园综合体发展。


  (二)产业结构较单一

  我国田园综合体于 2017 年正式建设试点,至今为止发展时间较短,在产业结构上还呈现单一现状。在田园综合体建设前,为了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各地都在建设美丽乡村,这给后续田园综合体建设奠定了基础。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通过农家乐、农业观光、参观村落等形式带动乡村旅游发展。随着文旅产业逐渐兴起,因为乡村旅游地未对客源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再加之旅游发展模式落后,导致乡村旅游发展遭遇瓶颈。目前,我国已建立多个田园综合体,园区对文旅资源进行规划、整合后开辟了一条全新发展道路,但在发展中还面临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有的园区将全部重心放在单个产业链上,忽略其他产业链间的融合及发展;有的园区则延续传统发展思路,没有关注产业结构创新。相比之下,游客更喜爱的休闲娱乐、创意农业、特色产品开发销售等还有待完善。


  (三)缺乏高素质人才

  从目前田园综合体建设现状来看,虽然“文旅农”融合的提出加强了人们对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视。通过建设田园综合体来推动农村经济改革势在必行,但仍然面临人才缺乏问题。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年轻人更倾向于城市发展,大量高素质人才均转移至城市,愿意留在乡村发展的人才少之又少。田园综合体的持续发展,既需得到专业规划和运营人才支撑外,还需引入服务型人才参与园区经营。大部分园区经营者呈现出老龄化、低素质等现状,无法有效规划、整合当地农业、文化资源,在产业融合发展上也面临能力局限,不利于推动田园综合体长远发展。(作者:葛晖)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
上一篇:“文旅农”融合背景下田园综合体如何发展?田园综合体发展有效路径
下一篇:贵州省安顺市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路径方案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