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田园综合体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农业园区转型发展、工商资本下乡、农村资源要素制约等多种社会经济背景下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升级、资源统筹开发的创新举措和必然选择。河南省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打造了产业发展新高地, 规划了生态宜居健康城, 展现了文化传承示范区。但是还存在着田园综合体建设群体参与度不够, 政府扶持有限,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确立生态性、协调性、创新性和主题性等原则, 以旅游为先导, 以产业为核心, 以文化为灵魂, 以流通基础为支撑, 以体验为价值,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同时健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
1 研究背景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建设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的提出是在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农业园区转型发展、工商资本下乡、农村资源要素制约等多种社会经济背景下探索特色农业产业升级、资源统筹开发的创新举措和必然选择。
田园综合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其所包含的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 是对农业产业和业态的创新。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所追求的“让农村发展得更好”蕴含着城乡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的理念。其中“田园”二字, 展现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绿色价值。它本身就是农业和农村走出传统发展、封闭发展, 走向开放发展、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它倡导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根本上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也就是说, 田园综合体建设蕴含了创新、协调、绿色、开发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田园综合体建设是一种新的产业形态, 研究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意义重大, 既可以丰富田园综合体的相关研究, 又能为河南省当前推广田园综合体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2 河南省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运营现状
河南省首家田园综合体——孟津县十里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属于洛阳凤凰山集团公司。集团公司自2014年开始在位于孟津平乐镇的凤凰山森林公园投资建设了集旅游、购物、娱乐等产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项目, 总投资3.6亿元。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指导下, 注册成立了河南省首家田园综合体有限公司。项目主体依托原住民的人力资源优势, 带动原住民脱贫致富, 增加原住民收入, 为原住民建设一座农民的公园, 为城市人打造一个农民会客厅, 充分利用凤凰山森林公园的环境资源, 发展养老产业, 打造田园式养老公社。
目前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配套项目有“我的农庄”休闲旅游项目、“我的菜园”农耕体验项目、“我的牧场”养殖认知项目、“我的果园”采摘认养项目和“梦想乐园”亲子体验项目等。
2.1 取得的成绩
河南首家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经过全方位的推广落实基本实现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 以及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为2020年实现脱贫攻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
2.1.1 打造了产业发展新高地
孟津县领导明确提出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项目要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落实建设田园综合体。当前田园综合体采取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 进行了合理的产业规划布局, 基础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进展。现在项目园里形成会展交流、农业研发、科普教育、乡村度假为一体的布局, 正在向高科技生态观光园迈进。
2.1.2 规划了生态宜居健康城
孟津县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打出了生态宜居健康城的口号, 目前在孟扣路两侧布局有游王观景台、十里香生态园、洋丰生态园、牛家古寨、田园之春生态园等项目规划片区。美好生活从生态农庄开始, 充分展现出田园综合体的农事体验功能。
2.1.3 展现了文化传承示范区
河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继承和发扬乡村文化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孟津县多彩长廊田园综合体积极挖掘乡村文化, 因地制宜, 把孟津县地方风俗文化通过田园综合体的建设充分展现出来。开发了牛家古寨和游王观景台等项目, 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乡土风景相结合, 形成了孟津独特的乡土文化。
2.2 存在的问题
2.2.1 田园综合体建设群体参与度不够
目前河南首家田园综合体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政府招投标的形式开展, 集团公司进行主体策划, 政府部门和村民群众缺乏参与, 在规划设计时易出现公司为了自身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问题。在产业布局上缺乏当地政府的长远明确规划, 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政策性沟通不足, 当地群众是被动的接受田园综合体项目, 对田园综合体建设参与度不高。
2.2.2田园综合体建设政府扶持有限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部署需要开发利用大面积的土地, 目前当地政府对田园综合体的土地支持不够。在土地征用方面政府的支持不够, 容易出现村民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纠纷, 集团公司土地的合法性受到质疑。在土地税费方面当地政府缺乏大幅度的优惠, 招投标过程中集团公司需要花费数千万费用取得项目的开发权, 削弱了企业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生态性、循环性、公益性。政府对土地和资金扶持不够, 易导致开发企业唯利是图, 损害村民的集体利益。
2.2.3 田园综合体建设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田园综合体需要政府、企业、村民共同努力才能建设的更好。当前河南首家田园综合体周边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 交通网、信息网、物流网等严重缺乏。缺乏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网络、水路、电路、污水处理系统、生活垃圾处理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 推动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路径
在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 需要从设计原则把握, 布局适合河南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方略, 在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上夯实, 确保田园综合体建设落实到位, 最后在运营中对建立的综合体进行评估反馈, 做到及时调整。
3.1 确立河南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设计原则
3.1.1 生态性原则
生态性原则是田园综合体设计的最基础、最根本的原则。习总书记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不能因为一味的发展经济而破坏乡村生态环境, 要基于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基础上做好农业经济的发展。所以在河南田园综合体的设计上首先要考虑的是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 保证生态农业、宜居农村、健康农民。为了突出生态性, 田园式综合体设计要侧重于对人们心理舒适度的改善, 需要着重体现对人们心灵的关怀, 满足人们想亲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让人们在田园综合体中体会到没有都市的工作压力和烦恼, 完全放空自我。
乡村因其优美的自然田园风光让人感觉放松闲适, 心情自由舒畅。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 当前大部分人工作生活在城市, 无法长期生活在乡村, 面对城市污染和高压工作令人总感怀乡村田园风光的恬静优美。所以要抓住都市人的心理, 设计上需要集中力量搞好生态绿化建设, 布局多种类、多层次、多季节的植被, 使人流连忘返, 感受到乡村田园的闲适情境。
3.1.2 协调性原则
一个完美的田园综合体的设计需要协调多种要素, 使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用。河南田园综合体的建设需要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交通布局等各要素的协同合作, 共同实现景观建筑一体化, 人文与自然相融合。河南不同地域的田园综合体设计需要整合协调各个要素, 充分利用当地的花草、树木、山丘、湖泊、民房等资源, 描绘出一个和谐完美的田园画卷。例如, 在自然景观和建筑景观搭配上, 一定不能出现与田园综合体建筑与乡村自然景观无法相融合现象。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 田园综合体设计的协调性还体现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布局的协调性。根据不同的田园综合体类型, 把三大产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有效的融合一起, 三大产业的比例分配协调。尤其协调第一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的关系, 使当地的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 这样的田园综合体才能给当地村民带来发展的实惠, 居民的生活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改善, 最终实现人人脱贫致富。
3.1.3 创新性原则
田园综合体涵盖多种产业, 在规划布局中需要创新性的满足每个产业的功能需求, 使每个产业布局合理, 得到充分发展。尤其侧重从田园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出发, 创新合理地布局各个功能片区, 以充分满足旅游消费市场的各类需求。身处田园环境能够获得开阔的视野和自然河川植被的熏染, 获得向自然敞开的畅快, 摆脱城市中的拘束感, 感到身心的舒畅。河南在田园综合体的创新性设计中, 需要增加空间开敞度以及和周边环境的互动, 减弱空间的闭塞束缚, 使人们获得自由的空间感受。把田园综合体囊括于自然中, 所以河南地区的人文建筑景观需要顺从于自然环境, 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田园综合体创新性设计要做到与自然要素共融共生, 例如, 山石、植被、湖泊等自然元素需要融合于建筑之中, 软化建筑环境, 调节人们身心状态, 弱化视觉的围合感。
3.1.4 主题性原则
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要遵循主题性原则, 主题要鲜明, 让人走入田园中一目了然, 领会到田园综合体要表达的田园主题。河南在田园综合体设计时, 可以根据河南的生态植被、地域文化、风俗民情、地方特色等元素去找寻设计的主题。田园综合体一定要与当地的自然和文化特色相结合, 地方特色性是田园综合体区别于其他同类型项目业态的最大竞争优势。一些具体地方特色的田园主题能够长存于人们记忆的心间, 能够起到群体传播作用, 扩大地方田园综合体的影响力。河南田园综合体主题选择可以从文化、旅游、休闲、度假、观光等角度去挖掘, 让村落具有属于自己的亮丽名片。
3.2 布局河南建设田园综合体的基本方略
3.2.1 以旅游为先导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现代都市群体融入大自然的一种新渠道, 田园综合体成为都市居民放松自我的场所。建立以旅游为先导的河南田园综合体是扩大居民收入, 改善居民基础设施的重要途径。河南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一段小溪、一座残桥、一棵古树、一处旧宅、一块断石等都有说不尽的故事。以旅游为先导, 需要建立便利的交通网, 挖掘乡村文化, 投建田园游乐度假基础设施。
3.2.2 以产业为核心
一个健全的田园综合体应该具备囊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能力, 例如农、林、牧、渔、制造、加工、仓储、房地产、餐饮、酒店、保鲜、金融、工商、旅游等行业。当前, 农业成本高, 产值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发展现代创意农业, 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扩大农民收入来源, 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新战略, 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3.2.3 以文化为灵魂
田园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新农民、新气象的展现, 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要把村民世代形成的风俗习惯、乡土人情、民俗表演等挖掘出来。这样能够极大的提高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 同时对外也是一种强大的文化吸引力, 可以让人们体验到乡土生活的苦乐与礼仪。乡村文化是一个乡村精神风貌的外延, 也是一个乡村对外表达自己的方式, 更是一个乡村的灵魂, 对一个乡村的长期发展十分重要。
3.2.4 以流通基础为支撑
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资源转变为资本的先决条件。当前, 河南田园综合体价值的开发和拓展需要靠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来实现。但是河南大部分乡村没有交通网和互联网, 村落无法与外部世界联系, 这样就无法实现地域之间的结合, 实现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3.2.5 以体验为价值
田园综合体是集生产、生活、生态及生命于一体的有机统一体, 具有农业体验的功能, 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农事活动让人们体验到生活的乐趣。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应把农业和乡村作为绿色发展的代表, 让人们感知生命的过程, 感受生命的意义。
3.2.6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
田园综合体是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崭新的发展模式, 也是快速发展农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缩小地区差距、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一种重要途径, 更是十三五期间实现脱贫攻坚战的一个战略决策。当前城市化进程加快, 农村和城市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大量的农业人口流向城市务工, 农田荒芜, 削弱了农村生产力, 田园综合体恰好给河南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振兴繁荣河南乡村发挥了巨大作用。
3.3 健全河南建设田园综合体的监管机制
3.3.1 组建田园综合体管理团队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管理团队是否合理完善。田园综合体建设一般以公司化的形式运行或者在村干部领导下村民集体共同投资兴建。为了组建团结有力的田园综合体组织团队, 可以采取干部总理—公司管理—农民治理的管理模式。这样可以调动各个组织成员的自身优势, 实现田园综合体良性循环, 利益共享。
3.3.2 建立田园综合体监督反馈机制
监督反馈机制是确保田园综合体良性互动的重要保证, 也是保证农业生产、农业循环、农业生活顺利进行的砝码。没有健全的监督反馈机制, 团队组织涣散, 贪污腐败盛行, 农村环境污染严重, 农村资源过度开发, 最终会导致农民的切身利益无法保障。健全的监督反馈机制也能够及时反馈、解决、调整田园综合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确保田园综合体稳中求进地发展。
3.3.3 制定田园综合体法律管理条例
健全的田园综合体法律管理条例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依据。在田园综合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村民与村民、村民与公司的利益分配矛盾以及农村生态环境开发可持续问题等都需要依据田园综合体法律管理条例来解决。田园综合体法律法规在保证田园综合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确保了综合体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方向。
3.4 构建河南建设田园综合体的评估体系
3.4.1 坚持“以农为本”的理念, 田园综合体姓农为农
是否坚持以农为本是评估河南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指标。田园综合体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 实现发展为了农民, 发展依靠农民, 发展成果由农民共享。所以, 田园综合体建设要以保护耕地为前提, 增强农业生产能力, 在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三大产业融合, 最终达到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
3.4.2突出“融合发展”的思维, 田园综合体三产业融合
田园综合体既然是一个综合体, 那么必然需要整合各个要素和资源, 核心是要整合第一、二、三产业。一个健全的田园综合体应该涵盖农、林、牧、渔、加工、制造、酒店、餐饮、物流、仓储、金融、旅游、康养等行业。所以一个田园综合体建设是否完善, 需要以融合发展的思维去评判, 看三大产业是否实现协同发展, 达到完美融合。
3.4.3 遵循“生态可持续”的原则, 实现田园综合体生态循环发展
田园综合体的评估需要坚持生态可持续的原则, 按照自然规律运行实现的绿色发展模式。假如河南田园综合体建设实现了经济价值却未能确保生态价值, 导致环境污染、资源浪费, 那么这个田园综合体就是一个不合格的综合体, 是走不远的综合体。在评估田园综合体时要看其是否符合“生态可持续”原则, 只有始终保持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才能成为宜居宜业的生态家园。
3.4.4 树立“创新开放”大格局, 坚持因地制宜, 开放发展
创新开发程度是评价田园综合体的重要指标。田园综合体是一个多元功能体, 其有强大生命力, 需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 依托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优势, 激发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活力。树立创新开发的格局理念是保证田园综合体经久不衰的长远之道。
4 小结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背景下, 落实农业现代化, 解决”三农“问题, 需要探索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建设田园综合体。田园综合体这一新的发展模式, 可以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 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最终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河南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需要确立生态性、协调性、创新性和主题性等原则, 以旅游为先导, 以产业为核心, 以文化为灵魂, 以流通基础为支撑, 以体验为价值, 以乡村振兴为目标, 同时健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监管机制和评估体系。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