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 “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措施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再次将田园综合体建设推向了新的阶段。田园综合体建设加快推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是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联动发展的一种新模式, 其发展模式也为现有农庄、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园及乡村旅游等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思维和参考路径。
1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模式
田园综合体是以乡村为发展平台, 以农业基础, 以农民为参与主体, 以观光休闲功能为主题, 以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为发展路径, 集农业生产、农民就业、休闲文旅、商业服务和田园社区于一体的乡村开发策略[3]。其主体架构的核心要素为田园生产、田园生活、田园景观, 包含了景观吸引区、休闲聚集区、农业生产区、居民生活区和服务配套区, 各区域之间形成相互配合、融合互动、紧密相连的有机综合体。
田园综合体的发展需注意以下问题。第一, 需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田园综合体的出发点是让农民能够充分参与和受益。第二, 产业是发展的核心。构建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三位一体”的“农+”产业发展体系。通过开发有效产业, 可以激活乡村市场, 创造出新的价值。第三, 在规划上应遵循区域统筹。维护“田园”绿色生态的基础特质, 重视地域的文化和乡土的特色, 结合城乡发展需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第四, 发展的关键在于“综合”。田园综合体与以往乡村开发建设的最大区别在于, 其发展是基于产业综合、功能综合与主体综合的模式下进行的。
2 田园综合体模式下创意型休闲农庄营造特征
随着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的飞速发展, 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使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意型休闲农庄应运而生。创意型休闲农庄是以农业发展为依托, 以乡村田园景观为基础, 以创意创新为核心, 将传统农业与文化艺术活动、科学技术及设计创意等有机结合, 从而拓展传统农业功能, 提升产业附加值,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新兴农业发展模式。而田园综合体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 与创意型休闲农庄“将农业、文化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建设理念相吻合, 可为其建设提供具有前瞻性的指引。创意型休闲农庄的营造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2.1 生态性
生态性是农庄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农庄的规划设计要尊重乡村山、水、田、园和屋的生态格局,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耕地质量, 同时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造成的不良影响, 保护乡村田园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进行创意改造时提倡乡土材料和环保材料的使用, 加大对农业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2.2 创新性
创新的发展理念无疑是创意型休闲农庄营造的核心要素。所谓创意, 即是“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以多元化的创意与农业生产、田园生态、农民生活、民俗文化进行深度融合, 设计出独具特色的休闲活动及附加产品, 有利于提高农庄自身的层次和品位。例如, 农庄内的景观艺术小品等要定期推陈出新, 可以借助文创思路吸引艺术家或是艺校师生到此进行创作, 围绕农耕文化, 利用乡土材料制作泥塑、石雕、木刻等既有乡野气息又不失现代时尚的艺术作品。还可以利用大地艺术的设计手法, 将场地与创意图案结合设计出创意菜园、创意稻田、创意果园等新奇农业景观。
2.3 体验性
体验性互动设计是创新型休闲农庄营造的关键环节。一个农庄即便拥有了优美的风景、自然的生态、丰富的文化和多样的产品, 若在其中没有体验活动作为牵引, 游客也只能是走马观花似的游览而无法真正参与其中, 无法与景观互动, 在内心上更无法留下深刻的感受[6]。因此, 要想提升农庄持续吸引力, 吸引游客积极参与融入其中, 关键还在于体验性互动的设计, 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适合游客广泛参与的活动。例如, 我国台湾地区南投县埔里乡桃米村把地震后的废墟洼地改造成了人工湖, 在湖边立起弹簧托起一只小船, 当人站在船上的时候可以体验地震摇晃的感觉。这只小船被命名为“摇晃的记忆”。
2.4 农业性
农业资源是进行农庄建设的基础依托。农庄建设离不开农业生产、农村环境和农家生活。如何使看似杂乱、单一、匮乏的农业资源摇身一变呈现出新的活力, 是设计师需要考虑的问题。设计师需对当地农业基本特征情况、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及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进行全面了解, 从创新发展视角出发, 打破传统思维模式的禁锢, 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农庄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和匠心独运的开发。例如, 国内首个田园综合体——无锡阳山东方田园综合体建设就以田园生活为目标核心, 以生态农业为引领, 合理利用农业当地特色资源导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构建了水蜜桃生产示范园、果品设施栽培示范园、有机农场示范园、蔬果水产种养示范园、休闲农业观光示范区和果品加工物流园区等。
2.5 地域性
地域性是创新型农庄风貌的特色体现。最好的创意源自根植于当地的地方文脉, 鲜明的地域主题是区别于其他农庄的重要因素, 所谓“望得见山, 看得见水, 记得住乡愁。”农庄设计要突出文化主题, 从当地自然环境或乡土文化中选择创意素材展现乡土地域景观和民俗特征。例如, 我国台湾地区苗栗三义的“卓也小屋”农庄民宿, 将当地客家人古老的蓝染技术作为设计的灵感来源, 并依梯田地形辟建房舍打造乡野淳朴的山居景观空间。
2.6 综合性
综合性是现代农庄建设的发展趋势。传统休闲农业强调的是“农+游”产业的结合, 而在田园综合体模式引导下的创新型农庄则转型升级为“农+N”的全产业链的农业发展模式。从景点开发、空间功能、创意设计、品牌建设、产品营销和生活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在为游客提供吃住游等服务基础之上, 更注重精神文化内涵建设, 创造条件吸引创意设计专业人士进驻, 以创意文化消费和情感体验消费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
3 田东县“宜来休闲农庄”景观设计
3.1 项目概况
项目规划面积为42.5 hm2, 位于右江河谷地带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田东县详周镇新洲村, 距离南宁市210.0 km, 距离百色市68.0 km, 距离田阳县33.0 km, 距离田东县16.0 km。紧邻南百高速出口和二级公路, 与田东县高铁站距离仅21.5 km, 交通便利, 可达性高, 地理位置优越, 旅游辐射度强。场地现状以农田、池塘、果林、村落为主, 阡陌纵横, 田园牧歌, 具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 利于发展多元化产业结构。
3.2 设计目标与愿景
设计参照田园综合体模式, 按照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综合发展的模式, 以现代农业生产为基础, 以游客体验为导向, 根植场地环境与资源特征, 遵循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和农事体验三条主线, 紧紧围绕“四季欢乐农场”这一主题, 面向市场和游客, 通过新乡土与低影响开发的技术途径, 因地制宜营造富兼具农趣、学趣、水趣、野趣、逗趣和乐趣以及田园艺术格调的集游、玩、吃、住、购和看于一体的创意欢乐农庄。基于设计概念与设计目标, 提出了四大设计愿景: (1) 建设以循环农业为主体, 山、水、田、林有机结合形成优良生态格局, 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农庄; (2) 保护乡土文化真实性和完整性, 将地方文化元素、符合与景观设计高度融合, 建设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人文农庄; (3) 设计符合场地逻辑与场所精神, 将田园艺术与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景观融为一体的艺术农庄; (4) 营造一个充满欢乐氛围的, 四季皆可欢看、欢玩、欢游、欢购、欢住和欢吃的欢乐农庄。
3.3 规划结构与设计内容
总体规划结构综合考虑了项目基地的区位条件、地理环境、交通网络和自然资源等因素, 结合设计目标, 将园区划分为“一带、两心、六区”的景观布局“一带”为田园创意艺术带, “两心”为游客服务中心和商业中心, “六区”为服务接待区、科普展示区、民宿度假区、采摘区和生产区。并根据游客体验划分了创意景观观光游览、田园欢乐体验游和村落休闲度假游特色主题游览线路。
(1) 创意景观观光游览线路设计了“私语花园”“逗喂台”“双龙戏珠”“农具大观”“木艺小品”“七彩稻田”“虫虫世界”和“二十四节气小品”等文创体验景观。景观设计深入挖掘广西壮乡农业生产和生活特色, 利用文化创意营造精致化和多元化景观。无论是建筑空间、游览设施还是景观艺术小品和路牌标志都进行独具匠心的设计, 做到功能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让游客既能充分欣赏田园风光又能感受科技的魅力。景点设计充分发挥当地村民的民间创意。例如, “虫虫世界”创意集市, 鼓励村民和游客动手参与, 用用纸、用布、用石头等乡村材料以各种昆虫卡通形象为模板创作手工艺品。
(2) 田园欢乐体验游览线路突出“欢”这一主题, 围绕儿童为主的消费群体打造了“豆角迷宫”“田园泥战场”“儿童泥堡”“水上漂”和“欢乐水车”等景点项目。如“豆角迷宫”, 利用豆角的形、色等特点通过园路的穿插和组织打造植物迷宫, 以夸张的卡通造型和知识提问引起儿童的好奇心理, 丰富游客的田园的体验乐趣。在景观设计上更注重人们的体验消费的诉求, 设置更适合各年龄段人群可以亲身参与的田园休闲活动项目, 如“宜来果坊”“采摘乐园”“果乐汇”“田园烧烤场”“农家手工体验坊”“农业科普屋”和“欢捕池塘”等。
(3) 村落休闲度假游览线路将文化创意与田园景观以及各类服务设施进行结合, 为游客提供了旅游接待、导览、住宿、餐饮、文娱、康养和购物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配套服务。例如, 创意超市 (见图1) 建筑以稻草、木材、石材等原生态材料进行装饰, 与周围的田园风光相互呼应。周边的景观小品也以稻草为材料制作, 并不定期变换造型。住宿方面以乡村酒店和民宿为主要经营模式, 通过合理规划营造再现农庄乡土聚落肌理。每间乡村酒店或民宿都有各自鲜明的主题, “一院一风景”各有故事。
图1 创意超市
4 结语
休闲农庄发展至今, 其理念和形式不断创新, 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创意型休闲农庄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农村的一二三产业, 融合了生产、生活和生态功能。在田园综合体发展模式引导下, 创意型休闲农庄的建设已成为助力我国休闲农业经济发展新趋势。设计师需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 结合乡村发展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创意型农庄景观特色空间的营造方法。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10余年来致力于产业及园区、乡村旅游综合体、农业休闲综合体的研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专家及政资源。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经手上项目500+例,其中田园综合体方面的案例有汕尾市陆河县林中花溪农业综合开发田园综合体项目策划、河间景和田园综合体发展规划、九台区大健康田园综合体策划、北京大兴区爱情海玫瑰园定位及业态规划、恩施硒茶产业园产业规划与招商前置研究、北京蟹岛农业观光园总体建设规划、国家首批试点项目中国高安巴夫洛田园综合体规划等。
特色业务:田园综合体规划、创意农业园规划设计、休闲旅游农业园规划设计等服务,项目包含现代农业、休闲文旅、田园社区三大板块,主要规划有乡村旅游主力项目集群、田园主题乐园、健康养生建筑群、农业产业项目集群、田园社区项目集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