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成为国内许多地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从实际情况看,由于产业设计逻辑失当,部分中医药特色小镇呈现出“两端过大,中间不足,市场脱节”现象。
实践证明,中医药产业只有循着“以病导医、以医导药、以药导产、以产兴业、以业富民”的逻辑,才能把握结构构建。但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中医药诊法、治法、药法资源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创新,只能按照一般现象逻辑:一方面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快速扩张种植面积,药材产出基本依赖初级原材料收购,收入虽较粮食种植有所提高,但市场无序竞争导致的质量与价格双重风险大于粮食种植,缺乏基于中医药健康服务为基础的药材直接应用,难以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局面,很少高附加值收入,经济发展水平堪忧;另一方面,健康休闲土地开发项目纷纷上马,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大兴土木,核心中医药健康服务内容大多流于边缘化产品、甚至空白缺失,只能依据自然生态优势,变向为乡村房地产,把泡沫输送到农村,远比城市房地产失控对经济带来的风险要大的多。
中医药产业究其根本是为广大群众提供直接的预防、养生、调理、看病、治疗等系列服务。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中医药许多宝贵资源散落民间,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而农村群众又是对中医药诊治最欢迎的群体。因此,要在小城镇大力挖掘中医药的看病用药、药方加工等传统资源,推动中医药诊治、用药的创新发展,发展中医药专业人才体系、标准体系建设;发展中医药研发明专利体系、科技成果体系;发展中医药各类药品、保健品、食品的研发、生产体系;发展中医药各类非药物疗法专业深化普及体系;发展中医药文化的挖掘创新体系,使之实体化便民服务。以上种种是特色小镇发展中医药产业的核心内容,执其两端取其中是实现中医药产业在决胜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逻辑。
特色小镇发展要想实现上述产业理想,需从小镇建设运行的体制机制改革上入手,完全市场化和完全行政化都不可取。一要依赖地方政府统筹自然资源、行政资源、政策资源、法制资源的优势;二要发挥国家级行业协会政策解读、产业设计、资源集聚、行业领导的优势;三要针对性设计专门的中医药产业平台,对于基础薄弱的小城镇地区,尤其推荐先从中医药双创平台入手;四要选择有真正中医药产业理想的专业人才、优秀企业和投资主体。如此集聚各方力量,建立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平台+企业主体“四位一体”的创新体制机制,方能保证中医药特色小镇产业发展逻辑清晰合理,企业投资准确到位,政府决策有理有据,地区经济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