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公布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示范点名单的通知》,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名单正式出炉,汕头共有龙湖区外砂潮织小镇、潮南区陈店内衣小镇两个特色小镇项目入选。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36个特色小镇示范点名单是从100多个候选名单中脱颖而出的。作为全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的示范点,在规划建设、特色发展、机制创新等方面率先突破,探索各具特色的小镇发展新路径,可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全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树立标杆。
那么,汕头入围的这两个特色小镇有啥“特色”,又拥有哪些“镇能量”?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走访。
龙湖区外砂镇的“镇能量”,足足蓄积了近40年。
潮式工艺毛织服装产业(简称“毛织产业”)是龙湖区外砂镇传统的特色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农民纷纷“洗脚上田”从事毛织服装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外砂形成其独特的毛织服装工业体系。
近年来,外砂先后被评为广东省毛织服装专业技术创新试点单位、广东省潮式工艺毛织服装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中华毛衫名镇等称号。
但在新阶段,外砂建设特色小镇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对此,外砂提出以创新促发展的核心发展策略,将“中华毛衫名镇”与“互联网+”有机融合,大力提升传统毛衫产业的技术革新和营销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依托并引导镇区大量民营企业围绕产业链进行横向和纵向集聚发展。
在技术革新方面,外砂镇通过结合传统的“勾花”“钉珠”“刺绣”等珍贵文化遗产和传承技艺,与利用远红外线织品等先进生产工艺与传统毛衫产品进行融合,积极开拓健康穿戴和智能穿戴市场,以此为基础打造具有浓郁文化气息和先进产业水准的“潮式毛衫”特色小镇。
而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外砂毛织产业也积极“触电”,努力拥抱互联网。
龙湖区潮织商会的成立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近年来,随着外贸市场不断萎缩,加上电子商务迅速崛起,潮式毛织产业受到了极大冲击,为扭转潮式毛织产业的发展颓势,龙湖区潮织商会顺势而生。此外,汕头市正昌隆潮织潮绣产业服务中心、龙头村电子商务协会、下蔡村青年电商联盟等行业平台也纷纷加入行列。
据悉,为破解毛织产业发展难题,拓宽发展思路,外砂镇还通过邀请武汉纺织大学蔡映杰副教授和汕头大学长期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胡少东教授为产业的未来发展出谋献策;此外,推动爱华集团与全国唯一的纺织类专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合作创办“广东爱华毛纺织研究院”,通过专业院校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发挥专业院校的技术、人才和平台优势,在新产品与新技术的开发与孵化、成果转化、技术咨询、人才培训、信息交流、市场拓展等领域探索一条特色鲜明的发展之路。
“产业+文化+时尚+旅游”打出特色牌
从今年4月底申报特色小镇项目开始,潮南区陈店镇用4个月的时间入围广东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示范点。自此,陈店拥有新的发展定位和目标,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陈店就开始出现内衣个体家庭作坊,后来发展成为内衣加工厂,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陈店一跃成为中国内衣名镇,一时“风光无限”,先后获得国家、省、市等一系列称号。
据统计,目前,陈店镇内衣行业年产值逾50亿元,文胸内衣产业产值占全镇工业产值的60%,全镇内衣行业共有注册商标1590件,其中包括11个“广东省著名商标”和一批在市场上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陈店内衣产业和国内所有内衣产业一样,在近年遇上了发展的瓶颈。眼下,陈店内衣产业急需转型升级,产业创新能力及服务配套不足,资源优势未最大化,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簇群等因素正是陈店需要突破的困局。
从传统专业镇到特色小镇,陈店一直在探索新路子,破解发展困境。
为突破瓶颈,陈店计划依托陈店内衣产业基础,以“时尚设计+品牌孵化”推动创新发展,以“互联网+”推动电商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内衣服饰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围绕产业生态圈的设计研发、交易服务、旅游体验、专业生产4个环节打造4大特色产业功能区,同时,以创新研发为平台推动周边产业整体升级的区域发展格局。
“我们规划的内衣时尚小镇,将融合产业、文化、旅游、生活等功能,打造时尚潮流文化和潮汕传统文化相融合的 宜创宜居宜业宜游 特色小镇。”陈店镇镇长张镇钟表示,今后5年,陈店将推进时尚产业向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届时,“时尚设计+品牌孵化”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时尚特色小镇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