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删除的专家 > 删除的专家

贵州突出“四大优势” 补齐短板发展中药材产业

来源:  时间:2019-05-24  点击:315
摘要:未来三年,中药材种植面积以每年新增50万亩的速度推进,到2017年达到600万亩;打造西部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现代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大宗药材品种和中药材、名牌中成药骨干企业……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守底线、走新路”的殷殷嘱托,贵州省把中药材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产业、产业化扶贫重点产业、“大健康”产业首要产业和工业强省依托产业,突出“四大优势”,补齐“六块短板”,全力建设中药材产业大省。

    突出规模优势。按照“发展千万亩中药材,打造千亿元产业群”的目标,重点培育一批种植规模上30万亩、50万亩的中药材产业大县,以规模集聚人才、资本、技术、市场等要素资源,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目标是到期末,全省中药材保护抚育和人工种植面积达1000万亩左右,实现中医药综合产值1000亿元以上。

    突出大品种优势。综合考虑全国市场行情、贵州省制药企业原料药需求、药材质量、生态环境保护和承载能力等因素,重点培育天麻、杜仲、太子参、石斛、刺梨、艾纳香、金(山)银花、半夏、何首乌、淫羊藿、头花蓼、钩藤等,在种植规模、药材产量、市场占有率、综合产值等方面能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大宗、常用品种,使其成为在全国有定价权的当家品种,不断提升贵州中药材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突出道地优势。中药材历来讲究道地性,重点加强天麻、杜仲、黄柏等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的贵州道地药材品种的保护抚育,理性规划种植区域,加强地理标志认证,形成“一地产、全国用”的产地优势。

    突出民族药优势。将以苗药为代表的民族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后续支柱产业,给予重点扶持,并力争更多苗药品种进入《中国药典》,全面提升民族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建成民族药产业大省。

    同时,更加注重补齐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六块短板”

    补齐标准化短板。用大数据手段推动中药材产业标准化建设,严格按照国家GAP、GMP标准规范中药材生产、加工,促进中药材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自觉按照欧盟标准强化农残监测,积极探索按照西药标准检测药材药效,确保贵州中药材安全、有效、可控、稳定。

    补齐投资短板。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投入,改革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入中药材产业发展,特别是引导房地产、煤炭企业转行投资中药材产业。

    补齐市场短板。加快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构建配套完善的中药材市场网络,推进中药材流通商贸信息化建设,使中药材市场体系与全国四大中药材主产区的地位相适应。

    补齐加工短板。大力扶持中药材加工企业发展,强化饮片加工能力建设,提升精细深度加工生产水平,延伸拓宽重点药材品种产业链,改变“贵州药材当草卖、当菜卖”的现状,提高中药材加工增值能力和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补齐人才短板。加强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中药材种植学科建设,大量培养中药材种植、加工等实用人才。支持中药材科研机构发展,加快引进和培养中药材学科带头人和科技人才,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提纯复壮、新品种选育、规范化繁种育苗、原药质量控制等技术研究,加强中药材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提升“黔药”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补齐特色旅游短板。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把退耕还药、林下种药作为重要任务,加强药用植物园建设,建设连片药材种植基地。利用中药材种植基地和药用植物园等,发展旅游观光,开发药膳食疗产品。

    “崇山峻岭生态美,夜郎遍地皆好药”。突出优势,补齐短板,贵州中药材产业大有可为,也势必可为。

上一篇:未来三年大兴将引6家三甲医院 普惠京津冀居民
下一篇:肖金成解读京津冀:“京广北段”与秦皇岛城市圈被看好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