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国家发改委:419个特色小镇被淘汰整改,将设动态调整机制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7-31  点击:1181
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经过探索实践,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些小镇名不副实、还有些小镇质量不高。未来,国家对特色小镇将设立动态调整机制。

近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同时公布了419个需要淘汰整改的特色小镇名单。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指出,经过探索实践,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有些小镇名不副实、还有些小镇质量不高。未来,国家对特色小镇将设立动态调整机制。
 

 
自从2016年国家住建部等三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以来,各地都在积极谋划、建设特色小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全国特色小镇试点403个,加上地方创建的省级特色小镇,数量超过2000个,大有遍地开花之势。
 
建设特色小镇的好处显然易见。一方面,它可以将一个地方的资源禀赋转化为经济效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特色小镇本身就是品牌溢价,可以形成地方名片,吸引流量与关注,打响一个地方的城市品牌。
 
但是,也正因为特色小镇背后的利益足够诱人,导致不少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不同程度的偏颇——有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因概念不清、定位不准,导致特色小镇“特色不特”;有的地方政府权力之手伸得太长,市场发育不足,优质资源明珠投暗;尤其是,特色小镇的房地产化严重,不少特色小镇建设“挂羊头卖狗肉”,小镇建设沦为房地产建设,完全背离了特色小镇的本意。
 
当一些特色小镇变了味儿,就该及时叫停纠偏。此番419个特色小镇被淘汰整改,来得正当其时。这向那些打着特色小镇旗号、拿着政策优惠,却不认真做事的地方政府发出明确信号:特色小镇特而不特或者特而不强,就得被出示黄牌,甚至直接被红牌拿下,也就是要设立动态调整机制。
 
设立动态调整机制,淘汰整改不合格的特色小镇,其实早已纳入制度设计之内。2017年,四部委发布《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对特色小镇统一实行宽进严定、动态淘汰的创建达标制度。
 
2018年9月,国家发改委又专门印发《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更加细化地指出,在创建名单中,要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这就以列举法的方式,为特色小镇淘汰调整标定了方向。
 
推广特色小镇典型经验,淘汰整改落后敷衍的特色小镇,本身就是遵循了公共事业建设的内在规律。公共事业建设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调整的过程,任何成功的公共事业建设,都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在反复的调研与反馈中不断完善改进。就此而言,对不合格的特色小镇淘汰整改,是为了发展特色小镇这份规划能够更长远地走下去,而不至于半道崩殂。
 
事实上,在特色小镇建设比较完善的省份,早在前两年,就开始实行类似的淘汰调整制。譬如在特色小镇发轫的浙江,2017年就率先实行特色小镇淘汰制,对缺乏竞争力、没有特色的小镇,划分为警告、降格和淘汰等不同类型,打造了一种可持续的容错纠错机制。同样,河北、云南等省份也都对特色小镇建设建立了类似的纠错整改机制。
 
眼下,国家发改委首次公布419个需要淘汰整改的特色小镇名单,从全国层面为特色小镇建设套上紧箍咒,意义不言而喻。这预示着,只有建立动态考核退出机制,特色小镇才能源源不断地生出内在动力;只有压实责任,着眼长远,地方特色小镇的帽子才能保得住。

 
上一篇:第三批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申报流程及时间
下一篇:面临419个特色小镇被淘汰整改,未来特色小镇走什么样的发展路径?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