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发布 预计2027年经济总量达1.4万亿元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3-16  点击:1045
《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构建“一轴两带、三角绿心、四大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成三角合围、绿心镶嵌、组团串珠、山水城田有机共生的都市圈空间形态和理想格局。

  近日,省推进三大都市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宜荆荆都市圈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根据《规划》,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范围包括宜昌市辖区、宜都、枝江、当阳、远安、秭归,荆州市辖区、松滋、公安、江陵和荆门市全域,面积3.26万平方公里,2021年末常住人口约889.8万人,地区生产总值8539.3亿元。恩施自治州和宜昌、荆州两市其他区域为协同发展区。


  《规划》构建“一轴两带、三角绿心、四大组团”的空间结构,形成三角合围、绿心镶嵌、组团串珠、山水城田有机共生的都市圈空间形态和理想格局。重点建设宜昌东部未来城、宜昌高铁新城、荆州经开区、荆州高新区、荆州关沮新城、荆门高新区、漳河新区等7个关键节点。


  《规划》提出推动宜荆荆都市圈发展五大核心任务:集中力量实施一批高水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建成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开展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江河安澜、社会安宁、人民安康;以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促进文化旅游消费等服务业融合发展,重塑产业竞争优势;不断提升中心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增强都市圈宜居宜业水平;持续推进宜荆荆都市圈内外双向开放,深化各领域改革协同,构建统一大市场,共同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预计到2027年,宜荆荆都市圈核心区常住人口达940万人,经济总量达1.4万亿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到2035年,宜荆荆都市圈建成长江中上游重要增长极,基本实现同城化目标。(雷巍巍、石科)


  相关阅读:

加速淬炼人才创新的“金三角”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重奖20万元,晋升12名“企业工匠”突破职业发展“天花板”——在位于宜昌的黑旋风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黑旋风锯业”),创新用才模式引领企业创新发展。2022年,黑旋风锯业入列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名单。


  创新发展,视才如金。在3月3日举行的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中,多家企业及政府负责人分享了引才留才、创新发展的经验,为宜荆荆都市圈淬炼人才创新“金三角”破题。


  不拘一格,打破人才“天花板”

  “三峡大学距离我们公司只有十分钟车程,碰到技术难题需要支援,专家基本上随叫随到。”谈到校企合作给企业带来的益处,黑旋风锯业董事长张云才的喜悦溢于言表。这种与“科技副总”极为相似的引智模式,在这家公司已运转了近20年,先后有数十位三峡大学的教授专家成为企业“智脑”。


  黑旋风锯业生产的锯片主要应用于石材加工,是典型的细分市场,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创新是“小巨人”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根本。张云才直言,公司创办之初也遭遇过人才流失率高的痛点,不断探索十余年,终于找到行之有效的“用人之道”。一是“树标杆”,弘扬工匠精神。通过公开选拔,黑旋风锯业在工作15年以上的资深技术工人中晋升了12位“企业工匠”,每月给予定额奖励;二是“重激励”,对攻克技术难题的“头雁”给予重奖。2020年,因突破“高品质框架锯基体国产化替代项目”,员工闫刚获得奖励20万元。


  黑旋风锯业刮起创新旋风。目前,公司拥有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国家创新基金2项、国家火炬计划3项、国家专利奖2项,获得湖北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


  只有激活“第一资源”,方能澎湃“第一动力”。在位于枝江的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宁化工”),为实现“第一资源”的自我“造血”,建立起“一校八室三支撑”人才培养战略。“一校”即依托三宁职业学校,菜单式定制课程开发,常年开办新员工入职、特种作业取证复审、职业技能鉴定、化工OTS实训等专题培训。“八室”即成立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育工程师文化。“三支撑”即联合武汉工程大学等3所高校提升职工学历、专业技能、管理素养。


  从根本上打通人才培育、选拔、任用的瓶颈后,三宁化工还坚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与员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年薪保持20%递增,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科技人才楼运营、人才学历津贴、购房补贴、员工子女奖学金和就业奖励等。


  宜荆荆加速淬炼创新“金三角”

  县域振兴,重在创新。在全国百强县枝江市,创新是“一把手工程”。


  枝江市委书记余峰说,枝江始终坚持创新驱动,把提升“三大能力”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是持续提升创新服务保障能力。枝江出台“民营经济三十条”“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激励措施。2022年,兑现科技创新、技改扶持资金2494万元,减免企业所得税3.6亿元;金融机构为75家科技型企业担保贷款1.7亿元。


  二是持续提升平台创新转化能力。全市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达到48家,135家企业与中国农科院、华中科技大学等46家知名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转化科技成果37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7亿元,枝江一举成为省级创新型县市。


  三是持续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创新物种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链,打造创新“强企方阵”。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中建立研发机构的企业数量占比达到65.4%,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4家,科创新物种“瞪羚”企业达到11家。


  作为万亿“金三角”一角的宜昌,正持续放大创新的张力。宜昌市副市长杨卫华介绍,按照“六有”标准,该市规上工业建立研发机构754家,覆盖率达51.7%,已提前2年达成研发机构覆盖率目标。(肖丽琼 陈起 雪松 李卓)


  相关阅读:

助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

九个产学研项目落地宜荆荆都市圈


  创新引领,“百强”进位。3月3日,全省产学研合作对接系列活动——宜荆荆都市圈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专场在宜昌枝江市举行,9个产学研项目在会上签约。


  强省必先强县。在2022年全国百强县中,宜昌的宜都、枝江均较前一年跃升9个位次。当年,宜荆荆经济总量跨越万亿,成为继武汉都市圈后,湖北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的都市圈。


  兴县必先创新。县域经济“争先进位”,离不开智力支持。此次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由省经信厅、宜昌市共同主办,中部知光技术转移有限公司承办,旨在充分发挥我省科教资源优势,助推县域经济百强进位冲刺,引领宜荆荆都市圈制造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对接会上,黑旋风锯业等宜荆荆都市圈企业代表分享了创新发展经验,湖北车桥有限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的“中央电驱动转向前桥开发”等9个项目签约,其中6个项目落地在枝江、松滋、公安、京山等地,为宜荆荆都市圈县域经济腾飞“借脑引智”。


  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支持县域经济创新发展中,将继续组织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选派科技副总服务中小微企业,促进校地企才合作,提升县域企业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人们对元宇宙的热情去哪里了?
下一篇:广西基本建成区市两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