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京津冀经济总量突破10万亿元 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2-21  点击:1049
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22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415元、48976元和30867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名义增长7.4%、7.1%和8.2%。

  2月20日,北京市统计局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以来,京津冀三地紧密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各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工作,区域经济整体实力迈上新台阶。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1.8倍;其中,北京、河北跨越4万亿元量级,均为4.2万亿元,分别是2013年的2倍和1.7倍;天津1.6万亿元,是2013年的1.6倍。


  2014年7月,第一版北京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正式发布,2015年、2018年先后进行了两次修订,2022年3月,北京迎来第四版新增产业禁限目录。禁限目录在严守功能底线的同时,也为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打开了更大空间。近2.4万件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不予办理,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的新设市场主体持续增加,占比由2013年的40%升至2021年的62%,一减一增显露出“瘦身健体”后北京产业结构的变化。


  放眼京津冀,“三二一”产业格局持续稳固。数据显示,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2年的4.8∶29.6∶65.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7.5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三产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京津冀三地三产比重分别为83.8%、61.3%和49.4%,较2013年均明显提高。


  产业发展带动就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据统计,京津冀地区城镇9年新增就业累计1442万人,三地分别新增288.1万人、405.5万人和748.4万人。2021年,北京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中,第三产业比重为84.4%,较2013年提高6.2个百分点,其中信息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占比达25.5%,较2013年提高6.2个百分点;天津和河北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占比为60.5%和46.6%,较2013年提高10.9个和15.1个百分点。


  2021年,京津冀共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3949.1亿元,是2013年的2.1倍,占全国比重为14.1%。区域R&D投入强度达到4.1%,较2013年提高0.7个百分点,持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以上。


  三地新兴经济快速发展,新业态持续升温。其中,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从2015年的8719.4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7330.2亿元,占GDP的比重超4成,提高6.4个百分点;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2%,较2014年提高1.9个百分点;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6%,比2013年提高8.8个百分点。


  从创新主体看,在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京津冀地区共535家,占全国的12.3%;累计1124家,较前三批合计数量翻倍增长。根据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中全球独角兽企业榜》,京津冀有95家企业上榜,占中国上榜企业的比重超过3成,其中北京90家,居各省区市第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三地居民生活息息相关。2022年年底,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京津冀4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54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一系列共建共享成果,真正提升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据显示,三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2022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77415元、48976元和30867元,与2013年相比,年均分别名义增长7.4%、7.1%和8.2%。



上一篇:国务院关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下一篇:湖北启动2023年地方标准制定 重点聚焦8大领域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