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天津市打造全国海洋装备高端制造领航区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

来源:原创  时间:2022-08-08  点击:1100
《天津市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4年,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整体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5%以上,产值规模年均增速15%以上,营业收入达350亿元以上。

  到2024年,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整体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5%以上,产值规模年均增速15%以上,营业收入达350亿元以上


  在全面摸清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家底”基础上,日前,市科技局编制了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资源图谱,形成了《天津市海洋装备领域科技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到2024年,天津市海洋装备产业链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整体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率5%以上,产值规模年均增速15%以上,营业收入达350亿元以上。


  同时,以保税区临港区域为核心,打造1个国家级海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到2024年,产业链发展能级和整体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全国海洋装备高端制造领航区。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海油工程公司研制的“深海一号”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实现3项世界首次和13项国内首创;昊野科技助力双潜水器“奋斗者号”和“沧海号”深海互拍,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新纪录;一批“卡脖子”技术取得突破,一批“杀手锏”产品成功开发……


  近年来,市科技局布局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通过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共牵头承担“深海关键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海洋局专项等项目49项,获国拨经费超过10亿元。通过市级科技计划和智能制造专项政策,支持“浮式生产储卸油综合平台”等一批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项目,带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15亿元。


  “未来,我市将多元化、多维度支持一批技术高、需求大、应用范围广,关乎科学探索前沿和国家能源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市科技局高新处二级调研员周明表示,天津市围绕海洋科学装备、海洋运载装备、海洋油气开采以及新能源应用等领域,开展“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引导全社会不断突破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


  推进产业链创新链融通发展

  海洋装备是天津市高端装备产业链四条子产业链之一。周明表示:“我市聚焦重大项目和创新图谱,聚焦产业链缺失环节,加快提升创新能力和关键设备系统集成能力,加速海洋装备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支撑我市海洋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天津市将依托天津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推进典型应用场景落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装备产业融合发展,挖掘新场景,催生新业态。开展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在海洋装备制造产线上应用示范。打造“智慧港口”等重大应用示范和典型技术落地应用场景10项以上,促进一批新技术、新产品的成果转化和应用示范,打造“中国方案”。


  打造海洋装备创新型产业集群

  截至2021年底,在海洋装备领域,天津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20余家。其中,天津市科技领军企业博迈科公司构建海工装备全产业链,近三年营收增长率达到60%—90%;海油工程公司创新打造全国首个智能制造基地,两期总投资40亿元、一期已投资26亿元,在天津本地合作企业超过60家。


  天津市着力打造海工装备制造和服务产业新高地成效显著。目前已形成以海油工程、博迈科为龙头的海洋油气装备产业,以中船船舶为核心的高技术船舶产业,以中交一航局为龙头的港口航道工程产业,以瑞源电气、太重滨海为代表的海洋风能装备产业,基本形成了涵盖“零部件—装备集成—总装建造—配套服务”的海工装备产业体系,营业收入近270亿元。


上一篇:“十四五”末北京市城镇地区基本实现清洁能源供热
下一篇:麦肯锡战胜“四大”,战略规划咨询到底有多重要?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