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洛阳高新区牢牢把握“三区融合”这个关键,加快融合发展,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持续为洛阳建设副中心、打造增长极提供科技支撑和创新引领。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从洛阳双瑞特装公司传来喜讯:该企业成功中标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城际铁路桥梁支座项目,中标金额超过4000万元。这条铁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构建起天津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半小时交通圈。

双瑞特装产品起吊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市场形势,洛阳双瑞特装公司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细分领域优势地位,实现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和核心战略市场多个重点项目突破。
该公司桥梁安全装备制造部部长张林介绍,今年7月以来,该公司生产经营逆市增长,仅8月就承接合同订单1.95亿元,目前已完成生产、交付订单1.32亿元,为公司完成全年各项指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双瑞风电叶片装车启运
创新驱动,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高新区抢抓自创区、自贸区、综合保税区等国家级战略叠加机遇,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截至目前,洛阳高新区进驻市场主体2.7万余家,注册资本超1000亿元。其中,今年上半年新设立企业1272家,新增注册资本63.46亿元,进驻世界500强企业24家、国内500强企业18家、行业10强企业26家,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科技“小巨人”企业崛起
这几天,在双洎能源(洛阳)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线上,工作人员正加紧生产用于出口的特种锂电池。去年9月,双洎能源落户高新区,当年即实现规模化生产,如今已建成多条智能化电池生产线,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智能穿戴设备、精密仪器仪表、通信设备和航空、航天、船舶等领域。
该公司总经理李元卫介绍,自去年9月落户以来,自贸区洛阳片区给予了大力的支持,找了五六家企业给该公司配套,从原材料供应、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给予很大帮助。该公司现在生产销售形势非常好,多条生产线开足马力,满负荷生产,产品供不应求。目前,该公司在行业市场份额已经超过30%,今年产值预计能达到2亿元。

双洎能源自动化电池生产线
像双洎能源这样的快速增长的“小巨人”企业在高新区不在少数。
企业既是市场主体,也是创新的“主力军”,尤其需要用良好的环境呵护其创新创业激情。高新区多年来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保障创新发展战略实施。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13家,占全市总数的34%;拥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89家,占全市20%;拥有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7家,占全市35%;拥有市级以上孵化载体30个、国家级孵化载体10个,在数量和质量上均领跑全市,形成了“支柱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喜人局面。
打造增长新引擎
作为“三区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洛阳综合保税区积极打造“两中心一基地”,即以跨境电子商务+保税农产品为特色的区域保税物流分拨中心,以创新驱动保税研发为特色的研发设计检测维修中心,以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为特色的保税加工基地,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在洛阳综合保税区二期建设现场,工人们头顶烈日正紧锣密鼓地加紧施工,不远处,海关卡口、海关综合服务楼、查验仓库等建筑已具雏形。
中建五局洛阳综合保税区项目现场负责人牛向阳介绍,目前二期项目海关卡口、查验仓库及库区围网都在夜以继日加快工程建设,预计明年1月底整个工程即可交付使用。
洛阳综合保税区公共服务中心副主任张潮说,目前他们通过制订“洛阳综合保税区招商行动计划”,筛选出麦斯克电子12英寸集成电路级硅抛光片、博奥特智能终端等10个项目进驻综保区,2021年建成后预计每年新增进出口额100亿元。
张潮说,洛阳综合保税区将成为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对外开放平台,推动我市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为副中心建设增添新动力。
积极借助自创区、自贸区、综保区等平台政策优势,统一整合资源,“三区融合”,联动发展,已经成为高新区创新发展的澎湃动力,不断推动新旧动能加速转换,为高质量发展源源不断输送发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