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加快推进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来源:  时间:2020-08-14  点击:644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决策。经济圈建设产业不可或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要对标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形成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国家布局的战略决策。经济圈建设产业不可或缺,产业协同发展更是经济圈建设的核心和关键。要对标和借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先进经验,提升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效能、立足双城经济圈优势产业协同培育国际超级集群、增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保障、完善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积极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

  提升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效能。深入分析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态势,加强双城经济圈产业门类及细分领域、产业趋势跟踪研判力度,理清产业发展竞争与合作关系,明确产业竞争和合作的重要领域,竞争领域寻求合作,合作领域进一步深化合作。聚焦错位协同配置资源要素,科学引导生产要素、功能要素、生活要素等高效配置,不断提升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效能。在汽车产业方面,应积极推进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并尽可能在双城经济圈内组织配套;在化学工业方面,应充分利用盆地内新的天然气发掘和新的进入油气管道,大力发展天然气化工和石油化工,促进精细化下游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在电子产业方面,可依托双城经济圈集成芯片生产基地以及通讯软件产品开发,不断延伸产业链;在商贸、物流、金融和旅游产业方面,应打通双城经济圈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障碍,实现互通互用互利互惠,不断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积极做好双城经济圈产业发展的协调与互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加快形成双城经济圈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新格局。

  立足双城经济圈优势产业协同培育国际超级集群。双城经济圈优势产业比较突出,如成都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机械产业、汽车产业、石化产业、食品饮料及烟草产业、冶金产业、建材产业、轻工行业等特色优势产业,重庆重点发展的汽车产业、摩托车产业、电子产业、装备产业、医药产业、材料产业、消费品产业、能源工业等支柱产业,这为形成强大的创造了良好条件。积极引导各类产业园区、功能区等突破地域约束和行政壁垒,打破行政边界强化产业联动,充分共享双城经济圈公共资源,聚焦双城经济圈电子信息、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着力延链、强链、补链吸引上下游产业,携手对接全球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加快优势产业带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的汽车、电子信息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等,在双城经济圈培育形成具有区域带动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超级产业集群。

  增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服务保障。一是加快建立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主要投向双城经济圈重大产业园区建设、重要产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等重点领域,为推进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加快建立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联盟。积极推进双城经济圈产业差异化、互补式以及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和高效集聚。三是加快双城经济圈产业共享平台建设。双城经济圈建设产业共享平台,要以双城经济圈各地政府为主导,以大型企业集团或高端智库为运营支撑,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要素资源,搭建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开放式服务平台。要不断提升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水平,加快形成相互促进的产业关系,营造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完善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政策措施。一是健全产业协同发展市场化机制。探索双城经济圈法规、政策、规划衔接,促进双城经济圈产业人才、资本、信息等要素有序流动。争取国家支持,在双城经济圈探索异地分公司经济指标属地入统试点,探索建立双城经济圈跨区域企业资质标准互认制度,推动双城经济圈优势产业政策在区域内相互延伸覆盖。二是强化双城经济圈产业准入协同。统筹双城经济圈产业基础及政策配套,遵循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前景可及的规则,统一调整产业项目准入目录、产业招商指导目录等,努力实现双城经济圈产业差异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建立产业准入正面清单制度和差异化准入标准,并动态推进底部标准提升。三是进一步完善双城经济圈重大产业项目协同招商机制。紧跟世界产业发展前沿,聚焦优势重大产业项目,积极推进双城经济圈重大产业项目协同招商。四是进一步完善双城经济圈常态化沟通机制。定期通报协同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推动双城经济圈产业协同发展任务落实。

上一篇:江西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
下一篇:株洲市力推产业转型升级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