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曾进泽解读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图 将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6-12  点击:1010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有哪些优势?将怎样布局?在大会期间,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曾进泽解读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图。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完全有能力、有责任把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率先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

  6月10日-6月12日,中国生物产业领域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品牌盛会——第十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以下简称“大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吸引了院士、诺贝尔奖获得者、世界500强企业代表等上万名高端专业人士云集,众多生物产业黑科技新产品借大会首次亮相,生物产业最强音在广州这座千年商都奏响,引世界瞩目。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有哪些优势?将怎样布局?在大会期间,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曾进泽解读了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蓝图。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广州完全有能力、有责任把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率先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广州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硕果:年均10%高速增长最有潜力的未来新兴产业支柱
  广州生物产业成绩单
  广州全市现有生物医药与健康企业4124家,位列全国第三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36家,总市值超过1200亿元,位居全国第四
  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000家,位于全国前列
  广州市是中国三大医疗中心之一,现有各类卫生机构4500多个,其中三甲医院38家
  2018年广州市在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融资规模达到29.26亿元,增长2倍,居全省首位,占41.5%。
  生物医药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
 
  “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广州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最有潜力培育成为未来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之一。”据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市大湾区办主任曾进泽介绍,近年来始终保持10%左右的高速增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形成了以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为主导,以再生医学、精准医疗、体外诊断、健康服务等优势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涌现出一批高水平国际化科研团队和知名企业。
 
  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育和积淀,需要恒心和毅力。据介绍,广州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谋篇布局,当前更是作为优先发展的IAB产业之一重点培育。
 
  据介绍,去年底广州召开了官洲生命科学圆桌会,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知名院士专家,以及美国、以色列等世界先进地区生物医药企业代表共同探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大势,大家一致认为广州最有基础和条件加快培育世界级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广州市发展改革委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统筹推进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培育发展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顶层设计先行,《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广州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规定及操作指南》先后印发。
 
  产业布局构建。按照广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规划布局,形成了研发在生物岛、中试在科学城,制造在知识城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三大集聚区已入驻生物医药企业超过千家;打造了一批国家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搭建了中以、中英生物科技之桥等国际合作平台,促成了120多个合作项目。
 
  科技创新凸显,建设开放共享的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正在加快布局建设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海赛特药业填补国内安全有效治疗银屑病的空白。香雪精准医疗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内首个TCR-T细胞注射液获准临床,创下国内新药审批最快纪录。
  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国内外药企巨头和拳头产品纷纷落户,GE生物科技园、百济神州生物药、诺诚健华新药研发生产基地等带动作用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今年一季度,全市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长122.7%,46个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年度投资预计超过70亿元。
 
  “可以说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有规模、有增速、有龙头、有人才团队、有集聚基地、有骨干项目,具备这些良好的基础,结合科研资源丰富、市场机制发达、产业配套健全、城市生态环境优良等优势,广州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可谓是恰逢其时、适得其势。”曾进泽表示。
  率先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集聚全球高端资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生物技术等发展壮大为新支柱产业。广州将如何充分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携手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生物产业发展?广州生物产业的雄心在哪里?
  “广州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和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完全有能力、有责任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率先建成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曾进泽强调,这对于广州充分发挥基础优势,开放集聚全球高端资源,加快实现老城市新活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来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实施以来,广州成立了由市委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还特别成立了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专项小组,举全市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扎实推进协同创新。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正式挂牌成立。在南沙庆盛筹建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围绕生物医药等适应大湾区未来发展的特色领域设置专业学科。加快推进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省实验室与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研究中心。
 
  持续拓展产业合作。推动广州市生物医药龙头企业与港澳地区的生物医药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国际领先的医学院校和科技园区等积极开展研发合作。支持香雪制药与澳门大学合作,谋划建设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创新转化平台。目前,穗港澳正在加快谋划共建国际健康产业城。
 
  加速实现一体化通关。打通生物岛与香港的生物材料铁路通道,实现经铁路运输入境的特殊物品顺利通关。推动华南生物材料出入境公共服务平台适用“跨境快通新模式”转关,试运行一年来监管进口生物医药货物货值5.3亿,为30多家企业节约仓储、物流等费用接近20%。
 
  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当前,广州稳居国际一线城市,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持续增强,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这是打造全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的活力所在、优势所在、信心所在。曾进泽透露,接下来,广州将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产业资源和医疗资源集聚优势,支撑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临床研究和成果转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坚实支撑,共同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高地。
 
  广州将全面提升开放创新发展格局。发挥广州生物医药领域大院大所大学集聚、产业发展基础完备、辐射空间广阔的优势,进一步培育提升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共建大湾区生命科学科学中心。推进生物技术成果跨区域转化,携手港澳打造成果转化基地,吸引港澳高校、医院、科研机构来穗共建国际健康产业城。促进资金和人才跨区域流动。拓展与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放合作,联合发布国际生物产业合作发展珠江共识,推动扩大朋友圈、推进生物造福人类。
 
  广州将推动重大创新载体和设施建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框架下,大力推进南沙科学城和中科院明珠科学园等创新载体建设,重点打造中新知识城、广州科学城等以生物科技为主导的功能区域,高水平建设生物岛生命科学合作区。联合港澳打造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海洋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等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在生物、海洋等重点领域继续谋划建设一批国家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
 
  广州将构建高质量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生物制药、现代中药、高端医疗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发展,高标准建设一批价值创新园区。培育生物服务新业态,推动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探索再生医学治疗新模式。携手港澳参加国家大科学计划,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海洋生物等领域实施若干重大科技专项,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广州将培育壮大生物领域市场主体。培育一批十亿级百亿级龙头企业。用好100亿广州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建立健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联盟、科技金融服务中心、新三板广州服务基地等服务平台,发挥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作用,组织粤港澳大湾区(粤穗)开放基金,加快聚集各类风投创投机构,引导生物科技企业在香港、上海和深圳等境内外证券交易所上市。
 
  广州将营造国际一流产业生态环境。办好中国生物产业大会,全力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产业高端论坛品牌及会展平台。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进一步提高招才引智政策措施的精准性,高标准培育本土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支持广州生物产业联盟共商共建一批重大共性服务平台。

 
上一篇:邹瑾:加快产业园区规划建设 为雅安实现绿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下一篇:国务院发布重大决策未来三年居家养老发展趋势并做出五大判断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