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着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  时间:2020-10-10  点击:777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举措。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

  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时代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布局的重大举措。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支撑。川渝两地要从顶层设计、政策供给、要素配置、利益协调方面发力,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
 

  立足国家战略方针,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一是立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整体规划,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结合成渝地区发展阶段和比较优势,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带动新型城镇化,以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助推产业和人口集聚,努力实现城乡互动、产业融合。加快出台电子信息、全国性5G枢纽、制造业枢纽、科技创新中心枢纽、金融产业枢纽建设规划,促进高科技产业极化效应形成,带动成渝地区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传统产业融合发展。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统一规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空间布局,增进成渝地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协同创新、市场统一、制度安排等领域的互动,推进交通、能源、信息等主要基础设施的对接;构筑以轨道交通为主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加快实现互联互通,促进要素流动,为产业发展赋能。三是着眼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提高产业融合发展质量。发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西部产业发展中的优势,规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实现由“成渝制造”向“成渝创造”转型,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城市群。
 

  强化公共政策供给,提升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一是发挥好财税政策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引导和扶持功能。加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对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的投资力度,同时考虑到成渝地区间经济实力、产业基础和要素禀赋差异,根据各自产业定位,设立专业化的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落户共建园区重点区域内、有利于提升产业发展质量的企业予以扶持。税收方面,推进涉税数据共享,降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制度交易成本。二是依托川渝金融资源优势,拓展金融服务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支持作用。鼓励两地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权和资本市场试点,打通资本市场与信贷市场的通道,拓宽成渝地区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完善信用评价体系和担保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争取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银团、国际金融机构等资金支持,确保成渝地区私企与国企平等享受金融资源,为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持。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积极推进PPP等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加强与各类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对于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发区内的企业产品,政府采购时给予优先支持。
 

  优化市场配置功能,提高要素全域配置效率。一是打破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的市场壁垒。实现成渝地区产业融合发展,关键在于实践竞争优先理念,尊重市场作用。必须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区域市场体系,打破行政壁垒,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分工有序的区域良性发展机制。二是实施产业空间分区规划指引。统筹规划配套完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园区等多层次、全方位的产业空间载体,促进产业集聚化、高端化发展。以两江新区、重庆、天府新区、成都等为依托,促进在建设、口岸、物流等领域加强合作,推动国家级新区协同开放,以重点区域开放提升成渝地区资源要素利用水平。三是发挥交通物流设施在产业融合发展中的作用。联动海关、铁路等相关部门,促进货源组织、口岸服务、一体通关、硬件设施共享的合作,缩短“双核”间时空距离;共同拓展四川、重庆经广西、云南至东盟的国际道路跨境运输线路,降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融合发展的交易成本。
 

  完善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双城共享发展红利。一是建立政府内部协作机制,破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流动壁垒。重构两地产业价值链,避免产业过度同构、重复投资,合理配置资源,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利益协调机制力度,削弱各种壁垒,加速产业资源的区域流动,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效率。二是建立区域外部联动机制。以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为目的,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联动,由点到面向外扩散发展,产业间彼此取长补短,避免出现同质现象,进一步深化区域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更好地实现成渝地区产业间协同发展。三是强化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硬约束。产业融合的实现以相应工业园区为载体,要加强双城经济、产业园区等合作发展平台建设。要加强产业融合发展利益协调,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上一篇:广东规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
下一篇:济南天桥区规划打造“中国纤谷”特色园区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