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工信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意见征求截止日期为12月9日。从征求意见稿来看,本次规划重点主要在以下四点:
1加大燃料电池车布局力度
根据《规划》,除了传统的化学电池动力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开始得到进一步重视。从产业层面来看,国家将开始有序推进氢燃料供给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加氢基础设施立项、审批、建设、验收、投运等环节的管理规范,并引导企业根据氢燃料供给、消费需求合理布局加氢基础设施。
同时,在相关技术的研发上,氢能储运、加氢站、车载储氢等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也将被鼓励攻克。
2完善新能源车税收优惠政策
虽然补贴已然退潮,但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优化分类交通管理及金融、保险等支持措施仍有必要。对此,《规划》指出,需要破除地方保护,建立统一开放公平市场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加大公共服务、共享出行等领域车辆运营支持力度,并给予新能源汽车通行、使用等优惠政策。
3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力度
根据《规划》,2021年起,针对机动车的大气污染防治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其中,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的车辆将全部为新能源汽车。同时,相关部门还会制定将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纳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具体办法。
4产业发展愿景的调整
与之前“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在高速公路广发应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规模化应用,汽车新车能耗到达世界先水平”的发展目标相比,本次修改的目光放得更近。《规划》希望,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力能得到明显提高,新能源新车销量占比和智能网联新车销量占比分别达到25%和30%,同时后者能够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总的来看,新《规划》提出了更为具体而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