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媒体报道 > 媒体报道

最高可补助5000万元 成都大力支持发展特色产业集群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11-01  点击:1013
近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3项主要任务

  为大力发展成都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近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主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具体而言,《意见》明确了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发展新经济新业态3项主要任务,明确实施规划引领发展工程、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实施场景赋能示范工程、实施国际服务提能工程、实施发展环境优化工程5项重点工作。同时,《意见》还从支持产业功能区建设、支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给予土地资源保障、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健全监测考评体系7个方面明确了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最高补助可达5000万元。

  发展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

  2020年,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起降架次和运营总航班数均位居全球第八。今年,成都正式迈入“双机场”时代。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力发展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将如何发挥成都的枢纽功能?

  《意见》在主要任务中明确提出,成都要发展枢纽集散的流通服务:加快建设亚蓉欧航空枢纽和泛欧泛亚陆港枢纽,构建“四向多廊”全球物流网络。培育货运基地航空公司,完善国际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发展智慧仓配、跨境电商物流等流通领域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构筑面向“一带一路”供应链核心节点和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在通道。记者梳理看到,此次印发的《意见》中多次提到了“接轨国际”。例如,发展接轨国际的商务服务,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商务服务核心城市;发展开放共赢的服务贸易,依托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欧洲中心”、国别合作园区,建设国际贸易中心;实施国际服务提能工程,制定区域品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服务高地等。

  在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高级经济师刘军伟看来,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要求成都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对国际供应链中科技流、资金流、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配置力和主导权。“我认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成都融入国际国内双循环的一个必然要求,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来作用于国际供应链中的‘五流’,形成主导权和配置权。对外,在国际供应链占领关键位置,融入国际循环。对内可以依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引领整个区的供应链体系来融入国内大循环。”

  发展总部经济培育平台型服务经济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刚总经理提及一个细节:该公司在成都本地订单情况明显呈现数量多但单个订单体量小。“这是由于部分企业在蓉投资时是以母公司为主体设立的子公司,因此很多生产性的服务被总公司所承揽,不需要在当地再行购买服务。”刘刚坦言,对成都而言,引入高能级龙头企业的总部,包括内部完整的设计、制造、销售团队,可以全面提升成都的总部能级,用龙头企业的“点”,带动行业发展的“面”。

  与之不谋而合的是,此次印发的《意见》中将提升总部经济集聚能力、提升总部经济运筹能力、提升总部经济辐射能力,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列为一项主要任务。同时,发展“平台+生产”“平台+流通”“平台+消费”,培育平台型服务经济。

  不仅如此,《意见》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中还明确,成都将评选“成都市生产性服务业十大优秀平台”并授牌。对具有明显公共属性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等,根据相关行业支持政策,按照不超过平台收入或投入的30%给予补贴,最高500万元。同时,成都将评选“产业功能区建设先进区(市)县”并授牌,在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用地保障、基金使用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动态确定20个示范产业功能区、特色社区、专业楼宇,按公共配套设施实际投入的10%给予补助,最高分别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

  推动制造业服务业深度融合

  研究员王小琪是成都生产性服务业总规和《意见》两份文件起草过程的“参与者”。在他看来,整合区域内优势要素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找准突破点是成都推动两业融合发展的当务之急。“成都应当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引导企业进一步打破大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生产性服务业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王小琪分析道,依托新技术助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广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大力发展服务衍生制造、工业文化旅游及其他新业态新模式。

  记者看到,此次印发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成都将发展融合赋能的信息服务,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参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发展先进计算和数据服务,建设中国5G创新名城。发展工业软件、基础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建设世界软件名城。

  企业是产业发展的主体。记者看到,在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中,明确提出,成都将实施“成都服务”品牌企业培育计划,按产业集群三年遴选30户领军型企业并授牌,首次入选的给予200万元奖励;遴选60户创新型企业并授牌,首次入选的给予100万元奖励;遴选600家成长型企业,发布名单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等。此外,成都还将加强财政金融支持,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最高1000万元低成本贷款,年化担保费率最高1%。

上一篇:5年,广州市白云区将构建“6+6”现代产业体系
下一篇: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