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产业协同发展与治理”的“拾人谈”云端沙龙大会上,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薛澜表示:在数字转型过程中,由一系列数字技术构成的生态对现有的经济体系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我们要深入研究数字经济的基本规律,并建立新的理论体系,推动相关行业协会建立,形成政府、企业在政策制定方面的合理沟通渠道。
数据产业协同发展下企业如何掌握主动性,建立主体协同策略,产业界代表、腾讯研究院首席数据政策专家王融在交流活动中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在数字产业和数字社会治理发展阶段里面形成技术和制度之间的互动是非常必要的。“在整个社会迈向数字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除了生产要素需要根据新的经济形态去部署之外,核心社会运转信任机制也需要进行一个系统的构建。”南方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黄伟从数据与算法,这两个数据产业的关键要素入手,分析了在数字经济迈向或者已经走向智能经济的过程中,对于产业的竞争与合作,有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改变。他建议“新基建是非常重要的,还要加管理、治理、商务模式和社会价值这些必要的、配套的版块进去。”
国家产业治理层面,如何科学管理,精准扶持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是当下面临的重要议题。伏羲智库创始人、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晓东建议,要加强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完善数据治理的正常框架,加强网络基础技术的研发。
对数据产业协同发展,国际系统与控制科学院院士余乐安提出的观点是要加强“四化”建设,指出推动数据产业发展的必然之路是产业的数据化,而实现产业数据化之后的手段,就是要完成科技数据化和数据的资产化。
从创新政策战略的视角来看数据的产业化和治理,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潘教峰认为,数据产业协调发展离不开数字科技的强大支撑,需以政府、科技界、产业界多元主体协作为抓手,形成合力,共推数据产业长效发展;研究员、产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余江强调,体制设计上需要为数据共享提供新的历史性的突破口,从更宽的国际视野和历史纵深感出发,形成体系化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