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6月27日讯(记者 李同非)“到2015年,中关村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6万亿元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7万件,围绕新兴产业形成2至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
27日,海淀区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和《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明确了未来三年海淀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目标、手段和措施,并对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了明确的规划。
据悉,按照《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的规划,海淀区作为中关村核心区,今后三年将加快中关村科学城和北部生态科技新区建设,重点实施产业领航、创新聚变、创业光合、创想圆梦以及全球联动五大工程,建立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园区重点企业动态监测和服务跟进、园区和乡镇产业园发展的统筹联动、楼宇招商投资促进、产业有序转移和利益共享五大机制,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推动核心区率先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格局。
经过未来三年的创新发展,海淀区要全面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2015年,核心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将达到1.6万亿元以上;年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1.7万件;围绕下一代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导航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云计算、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形成2至3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40家以上百亿元级行业领军企业,100家十亿元级特色企业;并主导和参与制定一批国际标准,转化一批带有颠覆性和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化项目,聚集一批占据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的顶级研究团队和高层次人才。
同时,海淀围绕导航与位置服务、移动互联网与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医药,发展势头强劲的新能源、新材料与节能环保、文化与科技融合七大产业,组织区内236家企业、59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还制定出今后三年的《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 分析了产业现状,并描述了发展目标描述。
在发布会上,海淀区副区长、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主任孟景表示,未来海淀将力争把海淀打造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和文化双轮驱动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把中关村示范区海淀核心区打造成“圆梦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