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讯,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河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河北省将按照“1335”的发展思路建设生态节水型农业强省。
当前,河北省水土资源约束日益趋紧,农业面源污染加重,农业生态系统退化明显,水土资源管理、生态补偿等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传统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为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河北省由农业大省升级到农业强省,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省农业厅、省农工办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科技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环境保护厅、水利厅、林业厅等部门,在深入基层调研、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共同编制了这一规划。
《规划》强调,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以建设生态节水型农业强省为目标,按照“一条主线、三个重点、解决三大问题、强化五项支撑”的“1335”发展思路,构建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粮食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应、农业生态保育功能完善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建成京津冀生态环境大屏障,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以“生态、节水、循环、增收”为主线,围绕“以水定种、定养”和“生态安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化农田节水措施,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进一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三个重点”,就是要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稳定提升农业产能;保护耕地资源,促进农田永续利用;发展生态节水型农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着力解决“三大问题”,就是要解决地下水超采、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农业废弃物污染的问题。强化“五项支撑”,就是要强化物质装备、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政策法制、体制机制等支撑保障作用。
《规划》要求,到202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全省85%以上农村。到2030年,全省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5%以上;农药利用率达到50%以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覆盖全省90%以上农村。采取四项措施,即推进化肥减施增效,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开展产地环境监测,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实现上述目标。
《规划》强调,到2020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在130亿立方米内,比2015年压减5.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75,有效灌溉面积6806万亩。到2030年,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100亿立方米,比2015年压减35.2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8,全省有效灌溉面积达到6906万亩左右。
《规划》确定,到2020年,全省建设高标准农田4678万亩,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产出能力,耕地基础地力提升0.5个等级。到2030年,耕地基础地力提升1个等级以上。为达成这一目标,将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开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和养分平衡;实施年度休耕,发展休耕与轮作生产制度,积极推进粮草轮作;推进重金属阻控修复,控制土壤重金属污染源,构建完善的耕地环境监测预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