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中共保山市委副书记、保山市人民政府市长杨军在“开启新征程建设新保山”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上半年,保山经济继续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呈现“三稳两快一升”的特点,未来全市将紧紧围绕生产总值增长11%的目标,突出抓好“十个万亩”、“园中园”和“三个万亩”发展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态化建设。
以“十个万亩”为抓手 打好“绿色生态农业牌”
“近期,保山市高质量建设11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加大力度扶持10户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上市挂牌,努力在种养规模化、加工规模化、销售规模化上实现新突破,达到一户企业带动一项产业、致富一方群众的目的。目前,11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12.51万亩,带动农户2.02万户、6.2万人增收”杨军说。
保山市坚持在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上下功夫,扭转产业散、小、弱、乱及加工粗放、附加值不高的局面;坚持在“规模带动”和“龙头引领”上下功夫,把特色优势转化为规模、结构和效益优势,打好“绿色生态农业牌”。
以“园中园”建设为抓手 推进工业聚集化
保山市围绕“聚千户企业、创千亿园区”目标,把“园中园”作为工业聚集化发展的先行区、试验区、创新区和主战场,坚持共创共建共享,打破区域封闭和利益分割,聚集发展新材料(硅基)、电子信息及大数据、装备制造、轻纺、生物资源加工等产业集群,全力将“园中园”打造为成本低廉、配套完善、服务高效的工业经济发展平台。
杨军介绍,“自‘园中园’启动建设以来,西安隆基、中科钢研、汉能移动能源、千山药机等一批企业已落户园区。截至目前,‘园中园’签订投资项目协议44个,开工18个,投产10个,完成非电工业投资30.14亿元。”
以“三个万亩”为抓手 构建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保山市围绕建设“滇西最美城市”这一目标,全力推进城市生态化发展,融合“山、水、田、园、城”等要素,做好城乡融合互动文章,构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杨军表示,目前,“三个万亩”工程已初见成效。万亩青华海生态湿地恢复工程被列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万亩生态观光农业园被列为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和中国农业公园创建单位,完成投资7亿元;万亩东山生态恢复工程5个森林公园“园中园”建成开放,累计完成投资9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