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武汉拟用10年打造智慧城市 预计投资800多亿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3-05-20 点击:742
从武汉市智能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上获悉,未来十年,武汉市将投资816.7亿元建设智慧城市,到2015年直接带动产业增加值3040亿元,到2020年带动产业增加值达11200亿元
从武汉市智能城市建设院士专家咨询座谈会上获悉,未来十年,武汉市将投资816.7亿元建设智慧城市,到2015年直接带动产业增加值3040亿元,到2020年带动产业增加值达11200亿元,将武汉打造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建设典范。
投资816亿元 十年建成智慧城市建设典范
武汉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了《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情况,规划指出,武汉市智慧城市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十年建设,实现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公共安全、物流、旅游、环保、食品安全、水利等重要领域的智慧化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智慧城市政策支撑体系,全面实现城市信息的高效传递和智能响应。掌握RFID核心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深度互联技术、智慧终端技术等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辐射全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链,智慧应用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使武汉成为“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的中部“智慧之都”。前期试点示范阶段将选择105个示范项目,投资195亿元,全面推广阶段将投资621.7亿元开发89个项目,总计816.7亿元打造“智慧武汉”。
武汉市信息产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黄长清介绍了武汉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情况,近两年来,武汉市主要从基础设施、应用体系和支撑性产业等三个方面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智慧医疗、智慧政务、智慧农业、智能交通、智慧生活、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领域初显成效。黄长清书记指出,武汉市目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停留在示范试点阶段,已建成的应用项目尚未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大的推动作用,推动政务领域数据资源开放,实现大数据概念的互联互通还有一定难度,因此距离实现智慧城市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
智能改变生活:涉及民生项目占75%
据了解,武汉市智慧城市应用示范项目投资13亿元,其中75%为民生项目,从居民的衣食住行全覆盖到教育、医疗、养老等全方位建设服务,组织策划实施了“翼出行”、“智能公交”等交通便民项目,开发了“家事易”电子菜箱,引入了渔业信息和数据的智能化感知和传输,推广了“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开发了电子学生证等服务,真正实现用“智能改变生活”。
汉南区目前实现了约10亩鱼塘的渔业信息和数据的智能化感知和传输,通过传感器和深水摄像机,实时监测反馈水质变化及鱼苗生长状况,进行智能提醒并提供解决办法;
E脉手表等物联网技术产品,以“智能健康养老服务站”为养老机构服务平台,以GPS定位和脉搏手表实时监控上传数据为依据实现紧急呼救、走失救助、出行行踪监护、安全活动范围监护、心脑血管异常报警、夜间生理安全监护、运动安全报警等内容,实现安全管理,目前已经在武汉市多个社区进行推广;
在武汉市第二中学试点“智慧校园”,将RFID技术(又称电子标签、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通信技术,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和移动3G定位技术、通讯技术等与电子学生证相结合,开发学生位置服务,校内支付、门禁管理、家校沟通等功能,让家长随时随地跟踪“孩子成长的轨迹”。
专家:智慧城市建设必须长远发展 视野要广阔
与会的8位院士和专家,对于智慧武汉的建设取得的成就予以肯定,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项目组组长潘云鹤院士认为武汉市智慧城市的规划系统全面,但需要用更长久的时间和更广阔的视野来调整与实施,应当根据各地的特点因地制宜,让城市又快又好发展。
智能制造与设计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长吴澄院士指出,智慧城市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的建设,还应当包括教育和法治的同步建设,才能让技术的智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他认为智慧城市不应当是“面子工程”,而应当考虑市民的实际需求,更应当让智慧创造财富,让城市更快更好更智能的发展。
上一篇:
2013智慧城市论坛即将在京举行
下一篇:
新疆新兴钢铁致力于打造500亿元绿色产业集群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