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重建立于1954年,是‘一五’期间‘156项’援建项目之一,我们的蓝本就是赫赫有名的乌拉尔重机厂……”中国一重股份常务副总裁孙敏在正在举行的第四届中俄博览会上说。
第四届中俄博览会成为中俄装备制造行业对接的重要平台。在这裡,中俄许多历史悠久的老企业再次走到了一起。在重温半个多世纪前合作记忆的同时,双方也寻求在发电设备、大型机床、发动机、核电设备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中俄两国在装备制造行业的交流与合作,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时值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和东欧国家援建了以“156项”为核心的近千个工业项目,增强了中国重工业的实力。
在“一五”时的156项工程中,有22项在中国装备制造业大省黑龙江落户。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哈尔滨电气集团、哈尔滨轴承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等许多企业,通过一系列技术上的引进、消化、吸收,已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拥有世界一流的技术水准。
“至今,我们在一些传统电力设备上,仍然对俄制技术和标准熟记于心。”哈电集团总经理助理曲哲说。
随着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和俄罗斯倡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中俄两国装备制造行业面临着新的合作契机。
黑龙江省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大省,黑龙江省拥有得天独厚的装备制造业基础和优势,这为中俄两国开展装备制造业的进一步合作提供了可能。
“现在俄罗斯的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企业的身影,它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先进的成果。中国和俄罗斯在装备制造业上存在着深度合作发展空间。”中俄机电商会俄方副会长卡列斯尼科夫说。
俄罗斯欧亚经济委员会工业政策司司长库什那列夫介绍,机械制造已经成为欧亚经济联盟工业发展的优先方向,相关产业佔工业总产能已达四成左右。他认为,中俄在机械领域的合作潜能巨大。
“一是绿色交通工具,我们和中国伙伴都有不错的技术积累和生产经验;二是冶金、石化、天然气等装备设备,我们有很多合作点;三是农业方面,这都是我们可以展开阖作的方向。”库什那列夫说。
作为中国最大的发电设备研发生产企业,哈电集团许多汽轮机、水轮机、核电设备都走在世界前列。
“目前在建的田湾核电站项目,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提供核岛设备,哈电集团提供常规岛汽轮机。”曲哲表示,俄罗斯许多企业在中小汽轮机领域有着先进经验,中国分布式能源市场的前景广阔,双方可以更好地开展合作,实现共赢。
中国一重股份常务副总裁孙敏等表示,中俄两国在装备制造领域的深入合作,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拓更远的市场。
“我们已经做好了同自己伙伴开展全方位合作的准备。”俄罗斯联合发动机制造集团公司能源和工业项目部销售主管加拉奥克拉诺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