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立足“政策引领+市场创新”,云南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7-14  点击:820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立足“政策引领+市场创新”,云南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立足“政策引领+市场创新”,云南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然而,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云南发展大健康产业仍面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挑战,从粗放发展到集约发展,从低端走向高端,还需迈过三道坎。

立足“政策引领+市场创新”,云南医药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云南省是我国生物资源、天然药物和民族医药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据统计,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6559种,占全国中药材种类总数的51.4%,2016年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2090亿元。
 
  “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首次成为云南省支柱产业。”云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李红民介绍,云南省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天然药物为重点,中药材种植加工、生物医药及保健品研发生产、医疗健康服务、商贸流通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中药材种植加工成主力,云南中药材种植面积跃居全国第一位。据云南省农业厅统计,2016年云南省中药材产业种植面积66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国第一。
 
  作为云南省八大重点发展产业之一,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省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云南医药产业快速崛起的关键在于以政策引领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创新作用。
 
  “云南大健康产业刚起步,生物医药产业亟待全面整合提升。”李红明说。有专家认为,在发展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上,云南拥有无可比拟的资源优势,但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规范引导不充分、市场主体竞争力不足等挑战。
 
  云南处在大健康产业链的低端,产业结构有待调整升级。“云南省发展大健康产业的思路还不清晰。”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推进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云南省科学技术院副院长胡启相介绍,从供给侧结构看,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主要还是由原料供应、低端医药产品和保健品加工生产、基本医疗服务、传统医药商贸流通等构成,生物医药产业链延伸不够,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医疗养生服务业等新业态发展不足,生物医药与医疗、民族、旅游、休闲、养生、养老、运动、保健、文化等领域融合度差。
 
  产业发展缺乏规范引导和有序监管。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李国林表示,政府需进一步加大对重点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对重点企业进行科学引导、规范监管和积极培育。目前,中药材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主体“小、散、弱”问题突出,粗放经营造成资源浪费,规模效应不足。仅以三七产业为例,由于缺乏总体规划、科学引导和有序监管,存在制假售假、价格虚高等市场乱象,反过来加剧了其固有的连作障碍危机。专家指出,为防止出现“三七荒”,应该通过政策调校、升级市场监管、修订行业技术标准等促使三七产业走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
 
  药企科研创新能力不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李红民认为,云南一些本土医药企业、传统产品和存量资产没有得到激活,创新变革的活力不足。云南中医学院院长熊磊说,由于缺乏专业化的产业园区支撑,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还不强,相关药企的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企业开发运用受限。同时,云南缺乏一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医药产品和健康产品品牌,企业对云药市场推广和品牌培育力度不够,市场开拓有待加强。
上一篇:恒大计划投资超100亿打造特色小镇项目
下一篇: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是我国实现食物营养健康产业战略的重要举措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