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不久,由莱芜发起成立的山东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新疆天业节水灌溉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节水器材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
一直以来,塑料机械和塑料制品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节水装备产业在全国久负盛名。但由于主客观等多方面原因,节水装备产业发展一度陷入“低潮”。
为改变这一现状,市委、市政府在转调发展中把节水农业和节水产业统筹考虑,将节水装备产业纳入全市十大产业振兴提升计划,并支持成立了山东节水灌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节水装备产业聚集发展、创新发展。目前,全市节水装备制造销售企业已发展到122家,产品占全国市场份额达到30%。
如何实现逆境跨越发展,节水装备产业发展路径反映了全市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一个趋势。近年来,全市装备制造产业一手抓优势再造,一手抓产业延伸。以莱钢磁浮、丰田节水、胜岳塑机、奔速电梯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新增项目10余个。
以奔速电梯为例,今年,公司新上智能导轨制造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年可消化钢材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2亿元,利税5000万元。新上项目的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正是由于一个个新项目的先后落地,才有了“一带一路”莱芜制造的身影。
让产业优势最优发展,莱芜始终把服务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摆在工作首位。本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的原则,装备制造产业推进工作组每周对重点企业进行调研摸排,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同时,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扶持。今年以来,莱芜申报的省级“一企一技术”创新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向装备制造企业倾斜,已向省中小企业局推荐6家装备制造企业,并以“莱芜市节水灌溉装备及器材产业集群”申报了省级产业集群。
在此基础上,莱芜始终将人才引进作为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加速发展的有效推手。大力开展实施“借脑借智”工程,引进高级人才攻克核心技术难题。目前,21家重点企业均与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成立产学研项目18个,郎进科技、胜岳塑机、威马泵业等企业引才引智10余人,聘请全国知名专家教授 10余人,定期到厂进行技术指导,解决核心技术难题。
在这一过程中,随着人才引进力度的加大和产品提档升级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开始呈“井喷式”发展。致力于“智能搬运机器人” 的泰达车库,在国际市场强势发展的威马泵业和奔速电梯,实现传统优势再造的塑料机械等一大批企业大踏步向“高端”迈进,为全市装备制造产业注入了新的更大动力。
数据显示,1-5月份,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3亿元、税金1.09亿元、利润总额4.35亿元,增速分别达到8.9%、 3.6%和15.9%,投资过亿元项目9个,投资额2.24亿元。全市现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156家,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企业27家,数量居十大产业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