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云南前景规划: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9-07  点击:747
登高望远,格局大开。全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加紧就位,云南新材料产业“168”工程布局加快推动实施。紧盯“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超过600亿元”的发展目标,云南新材料产业前景远大,动力十足。

云南前景规划: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

        当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之际,作为现代工业的基础和先导,新材料产业率先站上风口。
 
        这是一个开创中国现代工业史的大时代,这是一个推动云南新材料工业跨越发展千载难逢之良机。
 
        站在时代风口,云南“有色金属王国”的美誉再放新的异彩,依托国内门类最为齐全的有色金属产业体系,云南省已初步形成了以金属新材料为主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
 
        目前,云南在相关领域已拥有全球一流的研发机构和制造企业,拥有代表国家最高科技水平的科研平台、产业体系和人才队伍。新材料产业的锐进,将强力带动云南工业在更大范围内加速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并在某些领域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进而带动产业链上各环节企业不断转型升级。
 
        登高望远,格局大开。全省顶层设计、高位推动的一系列战略部署加紧就位,云南新材料产业“168”工程布局加快推动实施。紧盯“到2020年全省新材料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亿元,增加值超过600亿元”的发展目标,云南新材料产业前景远大,动力十足。
 
站上风口迈向产业革命新高地
 
        在昆明市西郊玉案山脚下,云南省贵金属新材料集团悄然“隐身”在飞速发展的现代城市建筑群中,表面上看,不显山也不露水。然而,作为国内最重要的贵金属合金材料研发和制造企业,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从长征一号到长征七号,从天宫一号到天宫二号,中国航天事业每一次飞跃,云南贵金属集团都是重要的参与者。
 
        航天航空装备乃大国重器,从这个意义上说,云南贵金属集团实为云南工业的骄傲。
 
        “贵金属是国家的战略储备资源,贵金属新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领域,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据云南贵金属集团副总经理、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俊梅介绍,目前,云南贵金属集团已成为拥有400多个品种、4000种以上规格贵金属材料的国内最大生产企业。
 
        2016年,云南贵金属集团以“尽快形成贵金属新材料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的经济形态和带动效应,培育云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力量”的战略指向实施资产重组,销售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39%,成为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的领军企业。
 
        驱车从安宁市沿安楚高速公路西行30多公里,记者来到了禄丰县土官镇,昆钢旗下的云南钛业集团有限公司就坐落其间。
 
        “我们是国内第一台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EB炉)的研发制造企业,目前相关设备和技术全球仅有4个国家掌握。”云钛集团总工程师曹占元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领记者走进EB炉中控室,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据了解,由于坐拥一系列核心技术、关键设备及科研平台,云钛集团已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低成本高耐蚀钛及钛合金管材与高品质钛带制造技术开发及应用》的牵头承担者,以此为标志,云钛集团正式跻身“国家队”的行列。
 
        在此前的采访中,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曾告诉记者,云钛集团国产大型电子束冷床熔炼炉项目的重大意义在于成功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和技术垄断,并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高品质、多品种钛合金材料低成本先进制造技术的进步,为国家的海洋、军工、航天事业以及高端装备制造发挥重要作用。
 
        “液态金属是一项在信息、能源及医疗领域有着重大应用价值和颠覆性意义的原创技术,随着曲靖市‘中国液态金属谷’建设的不断推进,这项有望引领全球智能产业的‘黑科技’已成为新材料产业的云南亮色。”据省工信委材料工业处副处长姜滢介绍,目前,云南省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贵金属、化工、电子信息、建筑、新能源等新材料产业产品结构日趋丰富,具备较强影响力的企业不断成长,研发体系日益强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这也意味着无论下一轮“产业革命”的劲风吹向何方,凭借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云南工业有能力在其中占据一个制高点。
 
创新驱动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讨论或描述以冶金、化工、电力为主导的工业结构时,“原料输出型”始终是云南工业一个挥之不去的“标签”。同时,基于周期性行业的共同特征以及低加工度等原因,造成云南工业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在此背景下,推动云南省冶金企业不断实施技术创新与技术改造,通过基础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加速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实现全省工业结构的优化、重组与再造,就成为云南工业转型升级、培育跨越发展新动能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新材料产业堪当此重任。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云南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部进行专题采访。
 
        “如今,我们的整个生产流程化学变化越来越少,物理变化越来越多。”行走在绿树成荫的生产区里,云铝股份下属企业云南浩鑫铝箔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扬的话让记者感到耳目一新,因为他从技术原理维度,对企业转型升级作出了一个高度概括却又十分准确的诠释。
 
        云铝股份总经理陈德斌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因为生产铝板带必须加入一定比例的铝锭,那么我们总部生产基地的30万吨产能已经不需要做成铝锭,而是全部直接从铝液加工成超薄铝箔、铝合金焊丝等各种高附加值产品。”
 
        据了解,目前云铝股份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用铝合金材料供应商,到明年6月,随着中国唯一、世界领先的0.0045毫米超薄铝箔铸轧生产线,以及锂电池铝箔、铝合金焊丝等几大新材料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企业的产品深加工能力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陈德斌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铝液加工成铝合金材料增值率在20%以上,加工成铝箔与锂电池铝箔增值率在100%以上,而铝合金焊丝的深加工增值率更是高达530%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事实上,云铝股份在新材料领域持续发力,这只是云南省工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云南各大企业在新材料领域也纷纷加大投入:云锡集团在锡新材料、铟新材料、动力与储能电池及材料等3大新材料产业发展连续取得新突破。云南贵金属集团的等离子富集技术、分子识别技术、大规模集成电路用溅射靶材制备技术等系列科技成果已成为国内新材料产业科技亮点。云天化集团成为我国最大聚甲醛生产企业,超薄电池隔膜产品性能处国内领先水平,玻纤生产工艺和技术世界一流,产品畅销全球。云南锗业在大直径红外单晶、空间太阳能用锗单晶片、磷化铟、半绝缘砷化镓等材料上突破了国外封锁与垄断,现已实现国产化。
 
        从中人们不难发现,各大企业在新材料产业的大手笔投入不断开花结果的同时,云南省优势企业的产业链正不断延长,附加值日益提升。以此为契机,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新动能正在集聚。
 
发动引擎打造产业聚集新格局
 
        随着龙头企业的不断成长,以及相关产品比较优势的进一步确立,推动云南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正日渐凸显。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番多的观点,产业集群就像是一片森林,而关键性企业则是第一粒树种。树种一旦落地,就可以长出一片森林,换句话说,第一个骨干企业建立后,一批与其高度关联的配套企业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周边生成。
 
        目前,以云钛集团为龙头,禄丰县土官工业园区内已有5家钛冶炼加工企业正“抱团”发展,相关产品连续填补国内空白。从土官镇沿刚刚通车一月有余的武易高速公路向北行驶约15公里,云南钛产业又一大龙头企业新立钛业有限公司现代化的生产线矗立在禄丰县勤丰镇的群山之中,企业不仅拥有国内第一条年产6万吨的大型沸腾氯化法钛白粉生产线,而且还通过自主创新和技改,填补国内不能批量生产航空航天级海绵钛的空白,改变了高端海绵钛完全依赖进口的现状。
 
        目前云南已形成较为完整的钛产业链,聚集钛产业链企业60余家,集聚发展效应正逐步放大。
 
        对于云南新材料产业而言,无论是从集群的创新氛围还是从持续创新能力上说,产业聚集发展新格局开始形成。
 
        据省工信委副主任浦丽合介绍,目前云南省新材料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投资热情高涨,新产品、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产业体系逐步向好,已成为推动云南工业跨越发展的一支重要的有生力量。
 
        来自权威部门的调查显示,云南省新材料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基本明确,并初步形成了以昆明为核心的稀贵金属、锗和光电子产业集群,以滇中产业新区为中心的铝铜钛产业集群,以红河个旧为中心的锡产业集群,以滇西片为重点的硅产业集群,以曲靖为核心的液态金属产业基地,以昆明安宁工业园和楚雄禄丰工业园为主的“云南省新材料产业生态集群示范园”启动建设,在规划面积5930亩的土地上,云南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擎和创业创新中心将在滇中大地上崛起。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环保、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对先进材料的需求,依托区位优势,演绎特色明确的产业集聚空间模式,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环境,着力打造特色明显的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云南新材料产业正起航远行。
上一篇:加快涉海旅游项目建设 发展邮轮旅游产业
下一篇:抢抓机遇,全力推动韶关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建设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