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产业要闻

储能行业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前景

来源:原创  时间:2024-05-27  点击:403
整体来看,储能的“蛋糕”在越做越大,但从储能产业链上市企业2023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来看,随着储能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盈利差距有所拉大,有些企业日赚超亿元,有些企业则连年亏损甚至被淘汰出局。

    随着能源行业的发展,储能技术逐渐成为行业热点。同花顺(300033)数据显示,A股储能相关概念股共有232家企业,2024年一季度,86.6%的企业实现盈利,其中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的企业占比超35%。截至一季度末,全国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530万千瓦/7768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2%,显示出储能行业高速发展的态势。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储能技术的不断迭代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先进的储能技术能够显著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展望未来,储能行业具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前景,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素可与储能行业进一步融合,从而推动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发展。


  向好信号明显

  同花顺数据显示,2023年排名前十的储能企业,营收全部在500亿元之上,依次分别为比亚迪(002594)、宁德时代(300750)、紫金矿业(601899)、洛阳钼业(603993)、上海电气(601727)、天合光能、阳光电源(300274)、华友钴业(603799)、正泰电器(601877)、均胜电子(600699)。这10家头部企业合计营收为19626.3亿元。


  与此同时,2023年以来,多起储能企业融资事件金额在亿元以上。截至2023年年底,共统计融资总额达534亿元(不含上游材料端融资事件),涉及领域包括钠离子电池、PCS、便携式/户储系统、储能安全、电池回收等。


  储能板块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业绩公告出炉,宁德时代(净利润105.1亿元)继续保持行业龙头地位;排名第二至第五的企业分别为比亚迪(净利润45.69亿元)、阳光电源(净利润20.96亿元)、洛阳钼业(净利润20.72亿元)、正泰电器(净利润10.81亿元);排名第六至第十的企业分别是亿纬锂能(300014)(净利润10.66亿元)、汇川技术(300124)(净利润8.111亿元)、中天科技(600522)(净利润6.361亿元)、藏格矿业(000408)(净利润5.293亿元)、华友钴业(净利润5.224亿元)。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刘锦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期储能板块的发展反映出以下趋势。一是技术创新驱动促进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先进的储能技术能显著提升系统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市场需求不断增长。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网对储能需求的增加,储能市场的需求量大幅上升。尤其是光伏、风能等间歇性能源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应用。三是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刘春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板块上市公司第一季度的财报数据亮眼,大部分企业实现了盈利,其中不乏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超100%的企业,这显示了储能行业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价值。


  仍存多项挑战

  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新型储能持续快速发展,已投运装机超过3500万千瓦。有数据推算,2024年我国新增装机将超过35GW,将连续第三年单年新增装机超过累计装机规模。


  而在近期,亿纬锂能高管向机构投资者表示,目前公司储能电池订单是饱和的,预计2024年全年将保持30%—50%的增速,对储能出货量规划目标在50GWh以上。


  整体来看,储能的“蛋糕”在越做越大,但从储能产业链上市企业2023年度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来看,随着储能市场竞争加剧,企业之间盈利差距有所拉大,有些企业日赚超亿元,有些企业则连年亏损甚至被淘汰出局。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当前储能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新进入企业较多,行业面临着竞争加剧的局面。


  刘春生认为,当前储能技术的成熟度有待提高,尤其是在大规模应用和经济性方面,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创新和突破。此外,储能行业的市场竞争日益加剧,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还要注重成本控制和市场拓展。


  刘锦涛表示,一是标准化程度有待加强。储能技术涉及电池、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缺少统一的技术标准,储能系统特别是电池系统的安全性也至关重要,但安全标准并不一致。二是部分应用领域成本仍较高,在技术仍然处于创新迭代的过程中,不同企业所需花费的初始投资和运维成本存在较大差异。三是电池性能的进一步提升较为困难。尽管电池技术在不断进步,但在能量密度、充放电速度和寿命等方面仍存在瓶颈。现有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在能量密度上越来越接近极限,未来需要突破性的新材料和新技术来进一步提升电池性能。


  市场前景广阔

  新能源市场的高速发展使得大多数储能公司在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了营收和净利润的增长。


  方正证券研报认为,各公司推出的新产品在储能系统的核心指标上均有显著改善,储能行业在成本端不断缩短投资回报期,储能系统经济性显著提升。


  “全球范围内的技术合作和市场开拓,使得储能行业具备更广阔的市场前景。”刘锦涛表示,储能行业将成为能源清洁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重要竞争领域。国际合作有助于技术交流、市场推广和标准统一,推动储能行业的全球化发展。储能技术的环境效益将不断提升,储能系统能显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推动可再生能源进一步发展,从而推动能源系统的绿色转型,有助于实现全球气候目标。


  “储能行业具有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巨大前景,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信息技术、数字化、智能化、绿色技术等要素,与储能行业的融合都能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绿色技术在储能行业中的应用和创新。”刘锦涛说。


  “储能行业的未来发展机遇广阔。”刘春生表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动汽车等的普及,储能需求将持续增长。固态电池等新型储能技术的不断涌现将为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随着产业链布局的完善和产能规模扩大,以及国际合作的加深和政策支持,储能行业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优越。



上一篇:打通“金融-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痛点难点
下一篇:安徽省政府召开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新闻发布会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