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分析了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如何实现转型升级。当前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产业人才聚集、创意活力增大,同时运营渠道有所扩张,而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创建完善规范的数字化管理体系,利用数字技术产业与 IP 进行融合,并培育出“数字+陶瓷文创”的专业人才和“数字+陶瓷文创”创新的产业思维。
一、运用数字技术创建数字化管理体系
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陶瓷文化的传承、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将人从庞大而琐碎的数据资料整理中抽离出来,更好地服务于陶瓷文创产业。千年瓷都景德镇自古以来遗存了古文献、古遗址等资料,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资源整理,人工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完成。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由地方政府或者陶瓷行业协会牵头,依靠数字信息技术创建一个统一、规范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将庞大的数据导入其中,不仅便于管理、归纳和保护,而且也为相关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便利,方便资料查找及数据收集。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媒体技术得以广泛应用,但其迅速传播也容易导致信息泄露和创意被抄袭。而规范、统一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平台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此类情况的发生,并起着一定的约束与监管作用。
二、数字技术推动产业跨界融合
产业跨界融合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产业实现创新发展的典型特征,亦是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创新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例如: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团队已完成敦煌石窟 221 个洞窟的数字化采集、149 个洞窟的数字化图像后期处理、200个洞窟的全景漫游、113 个洞窟的空间三位结构、45 身彩塑的三维重建[8],并且还与腾讯的超强大云端算力强强联合,先后推出了“数字供养人”、QQ 音乐“古乐重声”音乐会、“敦煌诗巾”、敦煌动画剧等数字文创精品内容[9]。同时,将敦煌文化遗产与云游戏技术结合,开发“数字藏经洞”游戏,生动复现了藏经洞及其百年前室藏 6 万余卷珍贵文物的历史场景,打造“数字敦煌”,开启了文化跨时代的创作体验。另外,敦煌博物馆与各大品牌携手共创经济,涉及服装、食品、美妆等多个领域,打造了一系列火出圈的文创产品。无独有偶,大英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等一系列的大 IP 联名非常成功,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
景德镇拥有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在发展陶瓷文创产业方面可以借鉴敦煌文化成功案例的经验,适时把握机遇,通过“文化+数字科技”的融合,将悠久的陶瓷文化以新的方式重现世界。亦可与网游公司、数字领域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将传统的中国陶瓷文化融入信息技术的产品中,更加多样化宣传景德镇陶瓷创意文化,弘扬中国陶瓷文化,打响景德镇陶瓷“千年瓷都”这一地域形象。
三、培育“数字+陶瓷文创”专业人才
陶瓷文创产业转型升级核心之一是人才,人是创意的主体,培养专业人才对景德镇文创产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前些年,各行各业不断提出“互联网+”的概念,而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数字+”也逐渐被专家、学者提出。针对高等院校师生存在理论知识丰富,但制作工艺相对不娴熟,而本土手工艺人制作工艺娴熟,但不具有较丰富的理论知识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及高等院校共同努力,培育出“数字+陶瓷文创”的专业型人才,从而完成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另外,高等院校可通过数字技术,如中国MOOC 大学、超星学习通等针对各类型人才的短板开设相关课程,满足各类型人才的不同需求。而对于本身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高等院校师生,可以安排能够提升他们手工制作的课程,还可培养其数字化知识及运用能力。培养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拥有陶瓷文创能力且具有运用数字化工具的全方位发展专业人才。使其逐步成为“数字+陶瓷文创”人才,引领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的深层次发展。对于理论知识储备相对不足的本土化手工制瓷艺人及“景漂”,可开设一些简单的数字化课程,使其懂得一些相对基础的数字化运用知识,为其未来发展及创立新的营销渠道提供理论支撑。
四、培养“数字+陶瓷文创”产业创新思维
思维是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人的根本所在。改变思维模式才能打破原有的桎梏,使景德镇文创产业得到新的发展。“数字+陶瓷文创”是一种新的产业思维模式,即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创新陶瓷文创发展模式,打通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全产业链。不仅要打通景德镇文创产业纵向产业链,也需要打通横向产业链,将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渗入各个领域,做到纵向的扩展和横向的延伸,打破传统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边界,形成网络状的产业结构。“数字+陶瓷文创”理念能促进陶瓷文化产业和各行业跨界合作,从而提升景德镇的陶瓷文创产品内涵,提高景德镇“千年瓷都”的品牌形象。 (作者:吴小华,黄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