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本文从数字经济视角下的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当前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数字化发展处于上升阶段,产业人才聚集、创意活力增大,同时运营渠道有所扩张。但当下产业也存在数字化管理不足、跨界融合度不高、人才体系不健全、缺乏创新思维等问题。

数字经济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数字经济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现状

1.1 人才逐步集聚,创意活力增大

互联网的发展、数字与陶瓷文化产业的结合、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重视,以及各种利好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景德镇人才流失的现状。高等院校是人才聚集地,景德镇陶瓷大学作为陶瓷黄埔,为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培育了众多高水平人才。景德镇人社局 2021 年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景德镇陶瓷产业领域从业人员数量接近 15 万。人才愿意留,陶瓷文创产业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增强;留得住人才,陶瓷文创产业的创意活力也会增大。陶瓷文创产业赋予了发展活力和新可能,反过来会吸引更多高层次、高水平人才留在景德镇。


近几年来,数字经济成为热点。其与陶瓷文创产业融合,为人才提供了众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数字经济打破了原有的产业边界,景德镇这座古老城市吸引更多的陶瓷人才来到这里施展自己的才华。据统计,景德镇每年吸引约 3 万名国内外的艺术家、陶瓷爱好者在这里寻梦、创业,成为“景漂”,其中,年轻人是文创的主力军,他们的到来为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使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的传承和创新有了源泉。


1.2 数字技术促使线上线下运营相结合

与“地摊经济”类似,景德镇衍生出了“创意集市”,主要由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等高等院校学生或青年陶瓷工作者在集市中售卖自己所创作的陶瓷文创产品。目前,景德镇的创意集市主要有陶溪川、乐天陶社等。近几年,由于受疫情影响,景德镇的旅游业受到了极大冲击,平常依托旅游业销售的文创产品销量下降。数字经济的发展使得在线下举行的“创意集市”只能在线上同时开市。线上线下相结合,使得无法来到景德镇的网友可以隔空感受景德镇陶瓷的文化魅力。目前,景德镇陶瓷文创集市中,随处可见摊主直播带货。不只是周末的线下创意集市能获得收益,在平常的工作日或者空闲时间都可通过线上集市获得收入。2019—2022 年景德镇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规模以上工业中,2019 年陶瓷及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增长 3.0%;2020 年增加值增长至 4.3%;2021 年增加值增长到 12.8%;2022 年增加值增长到 22.1%。陶瓷及文创产业连续几年在疫情冲击下,仍持续升温,得益于数字技术的应用,促进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意集市运营。


二、数字经济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存在问题

2.1 数字化管理不足

无论是景德镇文化资源还是古籍、古物、古遗址等,它们都是中国及世界陶瓷文化的瑰宝,是千年历史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也是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的源泉,对其的管理和保护显得至关重要。虽然数字技术发展产生的数字经济与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相结合产生了许多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数字化管理能力不足、覆盖面不全等问题。


在景德镇文化资源保护层面,政府及行业协会对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古籍资料、文物及传统遗址等缺乏运用数字化管理的意识,依旧采用传统“人的管理”为主,而并未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这一工具实现传统景德镇陶瓷文创的进一步转型升级。延续悠久的历史文化根基,保护古老的陶瓷文化资源,将更有利于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长久发展,真正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并成为世界历史陶瓷文化名城。可通过数字化运用和管理,使陶瓷文化资源实现共享,以便很好地将传统的陶瓷文化资源及历史底蕴展现给世人。但是,当前的景德镇文创产业相对缺乏数字化管理理念,并未从传统的管理思维中脱离出来。


2.2 跨界融合度不高

目前,景德镇陶瓷及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几乎没有与大 IP 合作的案例,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景德镇陶瓷只有极少几家较大的企业品牌,而且只是地域的品牌化。例如:作为“国瓷”的红叶陶瓷,自身具有一定的品牌效应,也可与大 IP联名:可以与当下深受年轻人喜爱的冰墩墩、迪士尼人物等联名;可以和一些网游 IP 联名,在游戏中加入陶瓷元素,将传统陶瓷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亦可与服装、美妆的产业联名,如国货美妆品牌花西子、十二院子、美康粉黛等。搭上传统文化的快车,与传统文化 IP 联名,通过数字网络的大力推广,这些创意产品将被广大群众看到,也可在“神仙打架”的美妆圈博得一席之地。陶瓷文创产业缺乏的是大胆的跨界意识,依旧局限于传统的陶瓷文创产业中。


2.3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

目前,景德镇人才主要来源于高等院校学生和教师、“景漂”及本地作坊的手工艺人。以景德镇陶瓷大学为例,学生与教师虽然具有相对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创意能力,但大多数人在手工艺方面无法与本土的手工艺人相比较。同时,高等院校大多数学生主要来源于全国各地,人才流失较为严重,较少学生会留在景德镇当地发展。


本土的手工艺人制瓷技术较为娴熟,但他们中的大多数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理论知识水平缺乏,主要以自己多年经验为依据进行创作,大多缺乏创新精神,主要进行的是常规产品的制作。而大多数“景漂”来自于全国各地产区的相关从业人员,他们理论知识储备及制瓷技术大多介于高等院校学生、教师与本土手工艺人之间。


2.4 缺乏创新思维

景德镇相较于其他陶瓷产区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于主要以大师瓷、艺术瓷及手工制瓷为主。这些大师作品一般具有个人的创作风格,创作思维较为固定,大多不会跟随时代热点而改变自身的创新意识。反观高等院校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同时也会依托网络工具关注时代热点、紧跟时事。但引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发展主要还是当下陶瓷工艺美术大师,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陶瓷文创产业的发展。在网络化和数字经济时代下,应当为陶瓷文创产业的发展注入鲜活血液,从而催生新创意。若没有全新的风格、求变的精神和创新的思维,就很难推动陶瓷文创产业的转型升级。(作者:吴小华,黄 勇)




上一篇:生物医药产业智能化转型的思考

下一篇:数字经济视角下景德镇陶瓷文创产业战略转型的路径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