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策略与实施路径
2021年11月,金寨县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谋划申报梅山城区EOD试点项目,并明确金寨汇金投资有限公司作为EOD项目的申报和实施主体;2022年4月,梅山城区EOD项目正式入选第二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项目,同期成立EOD项目指挥部,项目开展进入快车道;目前的实施进度和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供相关项目参考。
1、建立组织架构
梅山城区EOD项目指挥部由县住建、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汇金公司抽调工作人员驻场办公,县长担任总指挥长,分管规划、建设的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规划设计组、征迁安置组、项目建设组、财务管理组和安全稳定组,并聘请了省内知名团队作为项目全过程咨询单位,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2、明确发展方向
金寨县人民政府组织行业专家、直属部门开展多轮研讨,积极对接住房和城乡建设、文化和旅游等相关的政策法规,确定了梅山城区“有机更新”与EOD项目的有效衔接,并以建设“山水公园城市”“幸福人民城市”“红色文旅城市”等“三个城市”为整个梅山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进而以EOD、城市更新为双动力,以地方政府与城市合伙人为双引擎,按照UREM模式推动梅山城区有机更新(图8)。
图 8 梅山城区有机更新模型
3、确定实施逻辑
项目坚持规划引领,邀请国内顶尖团队编制梅山城区有机更新总体规划,按照“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明确项目实施内容和建设时序。以生态环境治理部分为例,一期主要实施内容包括:(1)河道清淤。对梅山镇河涌、史河老城区段左右岸、史河洪家河支流进行清淤,共计清淤量1023万m3;(2)雨污分流改造。新建雨水管网23.5km,污水管网34km,对小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对史河两岸入河污水进行截污纳管,有效阻断污水进入河道路径;(3)河道两岸生态修复和建筑物退让。临河涌两沿治理为左右两侧各退让6.0m以及史河老城区右岸廊以及史河洪家河支流廊道整治等;(4)建设日处理2万t污水处理厂,对梅山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县政府通过授权汇金公司(城投)作为实施主体,并以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社会资本方(城市合伙人),并与之共同成立EOD项目SPV公司来推进项目的建设。县政府通过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等整合统筹相关资金,主要用于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社会资本方通过资金筹措以及EPCO+F的模式参与项目的工程建设与项目运营中,确保“所得即所用,所用即所营”,最大程度地提高生态产品供给和收益反哺(图9)。
图9 梅山城区 EOD 项目运行架构
规划设计方案
梅山城区有机更新总体规划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总顾问,并参照城市设计的内容与模式编制。
1、总体规划层面
规划以打造“三个城市”为目标,以史河碧廊、生态绿色廊道、红色文旅和金色康养的“四色同构”为理念,通过生态导向开发、城市更新为双动力,和地方政府与城市合伙人为双引擎,按照有机更新模式,实现水系综合整治、滨水活力再现、生态廊道联通、休闲网络构建、红色文化传承、生活品质改善、康养功能优化七大行动方案(图10)。
通过对现状具有历史保护价值和可改造利用价值建筑的梳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对内部交通、外部交通、整体用地性质、城市功能组团布局等内容提出进行优化,完善游览路线和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游憩和生活体验;规划对核心片区和其他区域的整体发展方向做出分析,并结合片区性质确定了城市发展风貌控制原则,对各片区住宅、商业、文化建筑等建筑风格和开发强度、建筑高度等进行控制;同时,根据已拟定的EOD发展计划和城市功能布局,作出近、中、远期开发时序安排。
2、详细设计层面
规划在核心片区内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建筑的基础上,对老城片区空间和景观游线、服务设施进行梳理,提出“一廊一带四区”的功能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串联“五大馆”和滨河、河涌景观空间的慢行游览线路,从红色文化传承和城市环境提升的角度为梅山老城的发展“聚气”;规划对其他区域以优化城北人居环境、构建梅山生态家园,以及利用优势生态文化资源发展康养产业为发展理念,对金江大道两侧社区环境和公共空间进行了梳理和拓展,在史河南岸形成一条连续的沿河景观带,同时增加了公共开敞空间;结合半岛区域尚未开发的生态山体空间,引入特色医疗和养生服务功能,专注于定制健康和高端生态医养服务,构建功能完善、体系健全的半岛医养综合体。
规划结合EOD项目实施方案相关文件和梅山城区现状生态、景观环境基础,对老城片区的三条河涌进行了复现设计,结合河涌沿线的住宅、公建、开敞空间等,布置了雨水花园、亲水空间、河涌公园等丰富的生态景观空间;规划对沿史河两岸的滨河岸线进行了设计,在红军广场东侧河岸(左岸)布置开敞的滨水景观广场,滨水景观广场往南的滨河区域采取低密度开发控制的方式,以若干生态廊道的形式连通史河水面与史河路城市空间,使滨河景观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规划在滨河岸线上采用了五种驳岸设计,保证了史河岸线的安全性、生态性和观赏性;通过EOD理念指导沿河景观、滨水驳岸、城市公园节点的规划设计,对各类公共空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态系统修复与游憩、观赏、开放并行的优化策略和设计方案;在梅山水库历史建筑群区域,打造淠史杭水利开放式博物馆群落,将具有历史记忆的建筑物、构筑物串联成供参观学习、休闲游憩的空间场所,实现历史建筑的活化利用。
问题与思考
通过梅山城区EOD项目的推进,还存在以下问题需要解决,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参考。
1、项目的行业跨度大,实施内容复杂性问题
EOD模式下行业跨度大,且不同行业专业要求高,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和生态网络构建需要专业的环保企业完成;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配套及生活配套的建设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建筑工程企业;后期产业导入、物业管理需要综合能力较强的运营商进入。所以实施主体应该如何提升自身在项目策划、产业规划、概念规划、工程施工、项目开发、资产运营、产业招商等方面的实施能力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
2、产业运营收益的见效周期长,统筹长短期资金收支的问题
EOD模式见效周期较长,良好的生态基底构建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生态环境的优良性显现出来后,土地的增值效应才会大大增加;且EOD模式下的产业培育和产业导入也需要一定的周期和时间才能显性,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体现出来,所以对实施主体的融资、开发、转化能力要求较高,对于长流程的资金链要有充分的管控和操盘能力。
3、关联性产业的识别和导入问题
EOD模式的核心在于以收益较好的关联产业反哺公益性较强、收益性差的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现项目资金自平衡。但关联性产业如何识别,如何导入?何种经营性资源能真正起到资金平衡的作用?如何合理评判产业资源价值?该资源能否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能否完全反哺原生态环境治理项目?这些都是项目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关键问题。
梅山城区EOD项目投入大、结构复杂、改造任务重,既要保障项目稳步推进,又要与老城片区的未来发展相融合,还要充分考虑生态治理的投入和社会资本收益平衡等问题。只有通过充分挖掘场地潜力、扎实开展市场分析、科学编制产业策划和空间规划等大量前期工作为铺垫,才能保证项目科学、健康、有序实施。(作者:聂玮 宋佳佳 刘书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