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分析了全国EOD模式试点项目的实施进展和存在困境,并以金寨县梅山城区EOD试点项目为案例,阐述了项目拟解决的问题。
一、EOD全国试点项目实施进展与困境
EOD模式是“生态环境导出的开发模式”的英文表述简写,最早由美国学者Honachefsky于1999年提出,该模式强调将区域生态价值和服务功能与土地开发利用政策相结合,实现由“生态优化”强调单纯的“保护”向由“生态引导”区域发展的思想转变[1]。2020年9月,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印发《关于推荐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试点项目的通知》,并于2021年和2022年,先后发文批准了来自全国范围的94个项目开展EOD模式试点工作,探索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项目的融合共赢路径。
图1 试点项目生态环境治理类型分布
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试点项目的生态环境治理主要分为土地整治、水环境治理、废弃矿山修复、固废处理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五大类型,拟导入产业主要包括片区综合开发、种植养殖、康养度假、观光旅游、工业生产、资源能源等。水环境治理和土地整治是试点项目中涉及的主要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实施内容,占所有试点项目的近八成(图1);观光旅游、片区综合开发以及工业生产是试点项目中涉及较多的导入产业类型(图2)。其中37个项目试图通过水环境综合治理带动观光旅游产业的发展,20个项目拟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提升土地价值,推动片区综合开发。
图2 试点项目导入产业类型分布
从试点项目的实施来看,2021年批准实施的第一批36个试点项目只有15个项目完成工程招标工作,2022年批准实施的第二批项目大多还处于前期工作,进展缓慢,项目集体性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有:试点实施内容复杂多元,实施方未有现成成功案例可以借鉴;社会资本方(城市合伙人)较多关注工程类项目,对产业类项目的实施谋划不足;受疫情影响,观光旅游、康养度假等产业的萎靡让潜在社会资本方(城市合伙人)望而却步;房地产行业的收紧,使得片区综合开发类项目难以实际推动和落地。本文以金寨县梅山城区有机更新EOD项目为例,对EOD试点项目的顶层设计、实施策略进行讨论,以期对其他类似项目的实施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图 3 梅山城区整体现状空间模型
二、梅山城区概况与问题凝练
金寨县梅山城区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是响应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指示精神兴建梅山水库后沿史河两岸建设形成的山区小镇,是原金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图3)。从梅山城区穿梭而过的史河是淮河南岸Ⅰ级支流,流域面积6889km2,为中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豫、皖两省灌区内人民生产、生活、航运、水利的重要支撑。梅山城区EOD项目全称为“金寨史河老城区段水生态修复与水生态资源开发运营一体化项目”,是第二批全国EOD试点项目,“一河两岸”“山水环绕”的山水空间格局决定了梅山城区的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坡度、高程以及城镇开发边界的限制共同决定了梅山城区EOD项目实施难度(图4)。
图4 梅山城区山地空间格局分析
2.1 生态环境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史河的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下游水质和防洪安全。梅山城区排水大部分设施雨污合流,污水通过河涌进入污水管网,雨季时雨污合流造成排水管道负荷过大,大量污水进入河道导致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2022年初梅山镇污水处理厂COD进水浓度平均约为25mg/L,现状河道水黑臭现象时有发生。由于梅山水库泄洪及梅山镇大量房屋依山而建,植被雨水冲刷遭破坏,大量泥沙在雨季时随溢流带入河道,造成史河的河床上升,金寨及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受到影响。从史河两岸的护岸处理手法来看,硬质驳岸居多,生态化、景观化处理较少(图5)。硬化驳岸改变了原河岸边坡断面形态,导致水位变动区域重要的生态位缺失,基本隔绝了水域和陆域的联络通道,造成河流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与生态系统退化。
2.2 民生福祉问题
自2012年以来,金寨县采取“另起炉灶”的做法启动江店新城区的建设,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先后迁建,基础设施的投入也向新城区倾斜,人口也逐渐向新城区迁移,除部分改造新建小区外,现存房屋以始建于20世纪60-80年代的建筑为主体,质量较为低下(图6)。梅山城区房屋老旧、道路破损、设施落后已成为影响居民幸福感、获得感的历史遗留问题,改造和更新梅山城区已成为在地居民“急难愁盼”的民心所向。
从景观生态学来看,史河两岸硬质驳岸的形态单一,造成河流渠道化,缺少植物的着生区域和恢复条件,亲水设施缺乏,视觉效果和滨水体验较差,无法满足在地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要。
2.3 产业发展问题
梅山城区现拥有红军广场、梅山水库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习近平、邓小平、吴邦国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前来视察并做出重要指示,梅山城区已成为安徽省及周边省市开展革命教育、红色研学等活动的重要载体,红色旅游及配套服务已成为梅山城区的重要产业。
近年来,梅山城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逐年稳步向好,但旅游人均消费偏低,和嘉兴、延安、井冈山等其他革命老区相比还存在差距。纪念场馆展示空间局促、手段单一,配套服务功能欠缺、设施陈旧是导致梅山城区红色旅游业陷入发展瓶颈的主要原因,史河及其两岸未发挥其应有的生态效益,带动绿色产业发展、实现“两山”转化也是梅山城区发展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梅山城区因历史原因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民生福祉问题以及产业发展问题表现复杂、相互交错、互为表里,如何通过优化史河及其附属河涌生态状况,提升梅山城区的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丰富产业形态和旅游产品,实施生态环境改善与产业提档升级协同发展,进而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作者:聂玮 宋佳佳 刘书昊)
上一篇:EOD模式实施进展与实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