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现状产业及困境

乡村振兴与产业强镇关系

1.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产业发展

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基础和核心,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因此,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等其他规划政策文件多次明确提出,大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2.产业强镇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强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和重要支撑。乡镇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产业振兴是打造产业强镇必经之路,要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强镇。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白沙镇产业发展现状及困境

摸清现状,明晰乡镇产业发展基础及问题


1.认清优势,分析乡镇产业发展基础

(1)农产品资源丰富,初步形成“小米粉大产业”。白沙镇传统产业以水稻、水果、糖蔗和林木为主。拥有“天然氧吧”的国有林场三伯岭林场,积极建设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白沙镇龙头双高基地及白沙镇星元果蔬县(区)级示范区,打造具有鱼峰特色的螺蛳粉原料基地,助力“小米粉大产业”做大做强,基本形成了以辣椒、青豆角和麻竹为主导的螺蛳粉配套原料种植产业。


(2)二产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围绕“做好一碗粉”这篇大文章,引进了柳州市石山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白沙酸厂)、中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广西沪桂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保林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入驻白沙镇发展螺蛳粉原料生产产业,主要开展竹笋、豆角种植,酸笋和豆角酸加工,打造以白沙酸厂为主导柳州螺蛳粉产业核心示范区的酸料加工区。


(3)探索产业融合发展,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初步建立集生产、加工、销售、休闲为一体的螺蛳粉产业链,示范带动柳州市鱼峰区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对接合作,根据企业需求,签订订单种植和收购,实现优质优价,把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推动产销一体化发展,让农民共享二三产业增值的红利。


(4)构建农业产业联合体,实施产学研技术合作。白沙镇成立螺蛳粉原料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余家,当地农户以土地出租、直接入股、雇工等方式参与经营。大力推进竹笋和豆角产业的标准化生产,制定了《豆角和竹笋标准化生产管理技术规程》。王眉示范区豆角种植与自治区农科院、蔬菜研究所、林科所建立长期技术合作关系,有力促进了全镇豆角和竹笋生产技术进步和品质效益提升。


(5)旅游禀赋资源丰富多样,乡村旅游大有可为。拥有柳江、三伯岭林场、青龙双洲及马朝梯田等自然景观资源,人文资源包括白沙老街古建筑群、白沙旧礼堂、儒栈屯古建筑群、水山民生公司、社贝小学旧址及文保单位新安汉墓群等。正在建设以螺蛳粉为主题的白沙镇王眉屯——大旺屯乡村振兴示范带,2019年王眉村荣获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全国百佳旅游目的地”,并入选2020年广西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识别短板,发现乡镇产业发展困境及劣势

(1)产业链条有待延伸,三产融合层次较浅。第一产业主要为种植、养殖等农业产业,多是以原料供应为主,产业链有待延伸;以农产品初级加工为主的乡村第二产业整体上以粗加工为主,有待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产品类型需要拓展;乡村旅游整体服务水平低下,配套设施短板亟需补齐。同时,乡村各产业之间协同发展不足,产业融合程度较低,未能充分开发利用乡村资源的价值。


(2)产业建设用地紧缺,基础设施配套受限。白沙镇耕地农保率高,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导致农业配套设施用地和农旅开发用地难以落实。如螺蛳粉原料酸料加工厂的扩建和新建、原料地头仓储冷链建设等因用地指标问题难以实施落地,严重制约了白沙镇一二三产融合及乡村振兴推进。(3)乡村经济西强东弱,发展不均衡较明显。总体上东部经济发展水平较西部低。西部王眉、白沙、大电3个村庄交通、区位和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目前建设的农业示范区和白沙酸厂均位于西部。东部大田、新安和水山3个村庄对外联系不便捷,山多地少,农业收入主要依靠种植桉树、水稻等传统作物,多为村民自发种植、自发管理,未形成产业规模,特色产业不突出。


(4)产业现代化待提升,农产品供给尚不足。柳州螺蛳粉原材料种养及初加工生产环节仍处于“小、散、弱”的状态,科技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品牌效益有待提升,交易市场和物流冷链设施缺乏,农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高。螺蛳、酸笋等本地原料生产供应不能完全满足螺蛳粉日益增长的需求,大量竹笋从福建采购,疫情期间缺原料供应出现停产情况,制约柳州螺蛳粉产业做大做强。(作者:张海晖)








上一篇:庆阳市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困境及三大对策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强镇产业发展策略、空间布局及体系构建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