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上一节对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本节将针对问题提出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有效举措,以期有效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确保乡村振兴战略得以落实。


一、健全乡村经济政策,夯实经济多元化发展基础

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来看,不仅要充分理解并执行到位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乡村经济的政策,还要依据当地的产业特征及农民的真实需求出台各项针对性的优惠政策,为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夯实基础。


一是全面深化农村土地改革,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探索如何推动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相关制度,完善农村土地出让及使用规定,不断提升土地出让所得收入用于农业、农村中的占比。在保障家庭经营的基础上,探索多元规模化经营模式,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促进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建设和发展,完善农业专业化服务体系,保证小农户和现代化农业发展能够相互适应、共同发展。进一步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促进新型集体经济模式发展。二是重视金融扶持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三权三证”抵押贷款,不得额外设定限定门槛,同时要出台用于农业生产的小额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规范约束融资平台。准许以过桥贷款的方式拉动信贷投入,鼓励更多金融机构为农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中小型农业企业等提供免担保、低息的小额信贷[4]。三是进一步完善农村经济政策性保险。为了扶持发展弱势的产业以及进一步强化发展强势的产业,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的目标,地方政府要采取财政补贴等方式,切实降低农户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特别是地方特色产业,应当积极引导农户、农民合作社等参加农业保险,为其生产经营提供保障,最大程度减少因灾损失。


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策略


二、统筹规划乡村产业布局,促进多种产业协调发展

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一定要有合理且明晰的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乡村经济整体进行统筹布局,找准各种产业经济间的衔接点,能够促进多种产业协同发展。当地政府要深入调研地方经济的发展现状,找出其中的产业发展优劣势,组织专家研判新产业的发展可行性和预期效益,科学制订产业布局方案。具体来讲,在统筹规划乡村产业布局时,要注意如下几点。一是遵循市场导向、效益为先的原则。不仅要保证乡村产业发展的生态保护性,也要促进生态建设以产业化方式发展,坚持市场导向,将效益摆在前面,做好传统农业的改造工作,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尤其是种养结合的立体化、生态化农业,比如“稻、鱼、虾共养”“果、鸡、鱼共养”等。二是构建利益联结机制。依据城镇化、工业化、生态化的现实需求,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转换生产方式的手段,优化地方产业布局,实现多方利益关系的合理协调,保证产业布局规模化与合理化。三是重视工业布局,加大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兴建产业园区,促使农产品深加工、农村新能源、农机制造等更多产业在乡村地区落地,加强乡村产业结构的深度,推动产业提质增效。


三、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资源集聚管理

在当前移动互联网时代,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和发展渠道,特别是直播带货、短视频等新型营销方式的出现,扩大了农村地区的经济产业发展规模。举例来讲,“巧妇9妹”原是一名广西灵山的普通农妇,如今已是乡村经济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电商成功案例。2018年4月,“巧妇9妹”发了一条关于介绍茂谷柑的文字,短短24h卖出了3万kg茂谷柑。如今,其又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宣传与销售当地农产品,仅一个年度就销售了当地水果280万kg。不难看出,应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应从如下2个层面着手,合理利用电子商务资源。一方面,立足国家宏观调控与发展的角度,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使乡村经济发展过程中能够重视及合理利用电子商务资源,同时鼓励更多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在乡村地区扎根,例如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平台,与乡村经济建设结合,成为现代农村对外宣传、营销以及销售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部门应积极探索电子商务资源的集聚化管理方式,推动电商小镇、农业产业园建设,同时要依据当地电子商务发展规模,不断匹配对应产业。例如,将京东、顺丰、中通等物流企业引入到乡村经济建设中,打造专属于乡村经济的电子商务发展产业。


四、依托乡村优势资源,着力发展特色产业

农村地区有着丰富资源且极具地域特色,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中需要重视并发挥出这类资源的开发价值,丰富农村产业类型,拓宽产业发展渠道,推动乡村特色经济健康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依托乡村地区地域及资源方面的优势,坚持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发展道路,明确产业发展关键点,凸显当地产业特色,才能够全面提高相关服务产品的价值,打造出多个“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典型,实现产业特色化发展[7]。例如,依据地域特色资源,打造蔬菜种植基地、茶叶与药材生产基地、水产养殖基地等,实现规模化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增长。


此外,应联合不同经济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基层政府应深度挖掘乡村经济发展的优质资源,在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之余,形成核心产业链,打造大量全新业态,包含物流、电商、旅游、文化、服务等产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产业兴旺,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在驱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要推进农业经济的内部融合,调整农业种养结构,结合农牧或农林,确保农业产业朝着生态化、高效化方向发展。要基于特色资源开发观光农业、乡村民宿、旅游小镇等项目,促使文化、旅游等产业与传统农业、林业相互融合,打造生态型乡村旅游产业链,驱动乡村共享经济的建设发展。


五、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乡村经济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要想高效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与繁荣发展的目标,一定要积极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一是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各乡村一定要以市场为导向,调研市场需求,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立足全局宏观规划农业产业体系。例如,将经济发展重点聚焦于价值链、产业链的建设方面,依托地域资源发展水产、种养、园艺等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和融合发展。此外,还应依托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推动农产品库存、包装、销售、运输等环节的全面融合,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二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生产体系。各乡村地区应当依据消费者的真实需求,调整农产品在质量、数量、品类等方面的供给,例如,基于地区特有资源建立大宗农产品助农生产区,打造地方农产品品牌和支柱型产业,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农产品。此外,还要发挥出先进技术、设备设施的优势,推行绿色化生产,实现农业机械化、信息化发展。三是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例如,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保证农业规模化经营的形式多样,同时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带头作用,探寻企业、村集体、家庭之间的协调发展道路。


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多元化发展

基础设施越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明显,所以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中,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完善的服务体系填补乡村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不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一是在“互联网+”经济发展背景下,交通物流对各地文化、经济、产业的发展形成了重要影响。要依据乡村发展情况,建设交通物流全新体系,为乡村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建构沟通桥梁,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二是乡村经济发展尤其是传统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体系的支持,所以要大力兴建水利工程,保证水资源得到高效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基础。三是乡村能源体系建设有利于现代化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并且有利于贯彻绿色农业、节能减排理念,确保乡村生态不会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所以,完善乡村能源体系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实现乡村经济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


七、结束语

“三农”问题向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都进行了许多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宏观指引。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变革当前较为单一化的乡村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健全乡村经济政策、统筹规划乡村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体系以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升级,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进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夯实基础。(作者:郭冬)





上一篇: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深圳建筑产业生态智谷园区碳中和园区规划设计探索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