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本次调查结果发现,目前海南民营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系统合作较少,“互联网+”智能养老服务开展较少,养老服务人才专业队伍结构匹配不均衡,学历结构不合理且层次较低等问题较为突出。下面就海南养老产业发展进行详细讲解:
一、养老产业发展趋势
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6亿,占比18.7%,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9亿,占比13.5%,高于全球平均水平(9.3%),接近深度老龄化(14%),其中60岁以上失能老人已超过4200万,占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6.6%。海南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7.6万人,占比14.6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5.1万人,占比10.43%。近年发布的《海南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健康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我省老年人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患病率和失能发生率高,其中失能率(含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达19.3%,高于全国老年人平均失能率。海南有着“长寿岛”之称,每年全国各地到海南旅居过冬的养老和调理身体的老年人达340万人次。海南在建设自贸港的背景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养老产业建设是时代之需,是社会发展的集中诉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我省生态环境优势及健康医疗政策打造医养结合养老产业链迫在眉睫。我省的养老机构在开展养老服务方面更偏向于老年人群的养老服务和疾病人群的康复服务,而我省失能老人照护服务需求及每年省外“候鸟”养老人群剧增,养老产业不能仅局限于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还应根据老年人身心特点提供个体化服务,如医疗康复服务、精神照护、文体娱乐服务,呈现“高端化、个性化、复杂化”的养老服务特点。
二、养老服务开展现状
相关调查显示,海南省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发展不完善,各市县社区健康养老服务管理机构严重缺乏,健康服务项目不完善,仅局限在社区常见病、老年慢性病的治疗,心理健康服务、文化娱乐服务、保健康复、营养建议和日间照料等项目开展不足。而机构养老发展相对成熟,据统计,目前海南省有养老机构142家,可见当前海南养老模式主要以机构养老为主。但是多数的民营养老机构与医疗服务合作较少,除三亚极少数养老机构开展“互联网+”智慧养老服务之外,绝大多数养老机构未开展智慧养老服务。为了解海南省养老机构发展现状,课题组对我省21家养老机构进行了调研,遍及海南省东、西、南、北、中的8市1县,基本情况见表1。调研单位服务对象主要为养老客群、医疗康复客群和养生保健客群。含16家民营企业,3家行政事业单位,合资企业和个体私营各1家。其中5家被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和海南省民政厅认定为医养结合试点机构,1家是全球首家以“生命养护”命名的三级综合医疗机构,仅有4家养老机构开展了医养结合试点养老模式。
表1 调研机构的基本情况
三、康养相关人才专业队伍结构匹配不均衡
随着海南人口老龄化严峻形势,养老产业的大力发展势必呼唤更多的老年相关专业人才。调查结果显示,康养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占648人,其中护理专业人员(含养老护理员)占46.9%(304人),其次是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和健康管理3个专业占人数比例分别为15.1%(98人)、8.2%(53人)和6.2%(40人),社区康复和中医骨伤两个专业的人数最少,均为0.8%(5人)。其中3家高端康养及养老机构,康养相关专业人员匹配较好,各专业人数占比例也较大。其余18家康养及养老机构中,仅有5家机构有中医学专业人员占0.9%(6人),2家机构有中医骨伤人员占0.2%(1人),7家机构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员占0.9%(6人)等,具体情况见图1。可见本次调查康养机构康养相关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匹配不均,甚至不足等现象。
图1 养老机构相关工作岗位结构
四、学历结构不合理且层次较低
调查结果显示,21家养老机构共有养老相关工作岗位员工648人,其中3家高端养老机构养老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占72.22%,本科学历占29.80%,专科学历占24.02%,中专学历占9.76%,而其余18家养老机构养老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学历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初中及以下、中专、专科,分别占7.15%、6.57%、6.08%,具体见图2。可见大多数养老机构养老相关工作岗位员工学历层次较低,主要以初中、中专为主,与张琴等[4]对海南三亚地区养老机构的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多数为农村中年女性,学历主要为小学、初中)相似。(作者:张成选,林宏军,段洁,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