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前两批EOD试点项目的研究,笔者对EOD的编制方法、投资领域、融资方式总结了规律性的内容,基于此,笔者对未来EOD项目编制有如下启示。
一、EOD项目孵化和方案编制符合领域要求
编制合格可入库、可实施的EOD实施方案,应该符合EOD项目本身特征和政策要求,对区域生态环境及突出的环境问题的充分调研和全面掌握,并能真正分析出环境污染问题。要全面分析生态环境现状,精准地找出突出的环境问题,对于地区要重点、急迫解决的环境问题加以重视。
例如,对于内陆沿河、沿江城市突出水体改良、流域治理、岸坡修复类的环境保护项目;对于工业城市应该多关注于固废处置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类项目……多关注于EOD试点较多的领域,方案编制上借鉴更多的参考案例。
二、实施方案编制中应把握的合规要点
保证合规性是实施方案编制的基础,有别于片区开发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等项目特点,EOD项目的合规性主要包含以下几点:一是生态环境治理与关联产业须实现一体化实施;二是EOD项目实施主体及引入社会资本的采购或招投标方式应按照依法依规程序确定;三是相关特许经营权、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权、产权、碳汇权等的取得及开发利用方式,应符合合法合规的路径和方式;四是各子项目用地方式明确、土地使用权取得依法合规;五是实施主体(项目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政府不给予补贴,不存在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等。
三、明确环境治理预期产出和实施目标
EOD项目要求以“环境目标为导向”,即在实施方案中应明确经过治理后生态环境改善的效益目标及具体产出指标,能实现的生态保护修复目标或核心指标,并明确项目实施前后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定量、定性目标等,这也是实施EOD模式的显著特征所在。
为此,要求在实施方案中环境治理的预期产出和实现目标,主要包括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效益目标要“多维度”且具体量化。
四、关于财务分析及资金平衡测算
产业项目产生经营利润反哺投资,是EOD项目内生的首要资金来源。产业项目产生切实可行且足够的经营收入,是EOD项目合理融资的基础。
按照《指南》要求,在项目预期收益与支出方面:要明确项目层面的成本、收益及其测算依据,增强项目收益、支出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项目建设、运维成本均包括生态环境治理与产业开发等内容;要求不以土地出让收益、税收、预期新增财政收入等返还补助作为项目收益;项目资金平衡方案方面,以EOD项目为整体开展财务测算。除规范的PPP项目外,不涉及运营期间政府付费。
五、拓宽EOD项目的融资路径
EOD项目实操的融资模式也是EOD项目实施的重点及难点。方案编制要紧密把握国家政策和各个地方具体情况,与金融系统保持密切合作,在以政策性银行贷款作为基础融资手段,灵活运营各种金融形式,将政府债、专项债、绿色债券、投资基金综合利用,也可以尝试创新性的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融资手段,为EOD项目贷款和资金融通搭建完整项目通路和管道方案。
笔者通过对相关政策的梳理和研究发现,未来EOD融资可能有如下模式。
一是政策性补贴。财政部发布《重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资金管理办法》,对于生态环保类项目有了明确的政策补贴和资金支持“用于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奖补资金采取项目法分配,工程总投资10亿~20亿元的项目奖补5亿元;工程总投资20亿~50亿元的项目奖补10亿元;工程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奖补20亿元。”在EOD类项目建设中后期,可以直接申请财政部的奖补资金,尤其是对于收益期长的EOD项目,财政部列入中央预算的奖补资金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政府专项债权。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第二批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的通知》明确,专项债券的申报范围和申报要求,同时对于生态环保领域的“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和收集”类项目,可以通过专项债券作为项目的收益来源。这类EOD项目也可以作为债券项目的收益来源。
三是REITS模式。2022年9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印发《污泥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施方案》提出,“鼓励通过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资和运营机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污泥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未来,包含污泥处理的城市固废处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EOD项目,REITS也可以尝试作为EOD项目的融资渠道。(来源:文磊 李瑞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