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1、区域发展先行先试政策
先行先试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从改革开放初期设立5个经济特区、14个沿海开放城市,到在各地设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产业园区,直到近年来先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属试点城市、“双创“示范城市等,这些做法就是要在一些地方先行先试,探索积累经验,然后在全国复制推广、全面铺开。2020年10月14日,中央召开深圳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深圳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取得辉煌成就的一个突出代表。2019年深圳经济总量超过香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台湾,财政收人也超过台湾,国际专利申请量超过德国、韩国,深圳被称为“中国硅谷“世界创新之都“。
中央提出要在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就是要让深圳在改革开放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
2、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优惠政策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改革,近年来全面推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这是中央与地方财政划分的两次重大调整。目前,中国财政收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左有,中央财政收人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43.5%,地方财政收入占到全国财政收人的56.5%;与此同时,中央财政支出仅占全国财政支出的329%,而对地方转移支付为74415亿元,占到中央财政支出的68%5。从地方财政收入来看,地方本级收入占57.65%,中央转移支付占到42.4%。现在财政洋上缴的省份只有8个,从多到少依次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天津、福建;其他23个省份都是中央净转移支付的省份。特别是在一些西部地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已经占到了大头,如西藏财政支出中905%由中央转移支付。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西部地区实行一项重大税收优惠政策,就是企业所得税由25%降低为15%,鼓励国内外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这些财政税收政策,对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丁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这是其他许多国家做不到的。
3、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政策
国家开展东中西地区协作,国家部委.中央企业和东中部地区对口支援西部贫阪地区,特别是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新疆地区发展,派遣干部援藏、援疆,重点支援当地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学校和医院建设以及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并且支援地区每年援助资金按当地财政收入一定比例安排。这充分体现丁全国一盘棋和各地区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也是中国区域发展政策的一项创举。现在西部地区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学院、医院、居民住房等都焕然一新,正在逐步赶上甚至在一些方面超过内陆地区的发展水平。
4、跨区域协同发展政策
国家制定实施了一系列跨区域、跨流域发展政策措施,出台实施了一些重大举措,包括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设雄安新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这些都是需要在中央层面协调推进的跨区域发展战略,出台实施相应的区域发展政策。为了统筹推进大江大河流域上中下游发展,特别是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国家也在探索实行区域生态环境补偿政策。(作者:刘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