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规划背景下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策建议

本章将提出“十五五”期间应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协调机制、持续优化通道服务环境、树立市场主体信心等方面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及其配套建设,提高通道承载能力

一是要同步推进通道交通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加快疏港铁路、进出园区铁路建设,扩大多式联运覆盖范围,省级层面在考量货物类型、产业布局、港口布局、运输成本和利用率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划,国家对重点区域疏港铁路、进出园区铁路纳入规划,在资金、用地、用海上给予支持。创新支线铁路建设模式,参考高速公路建设,由政府统一出资建设,按照谁使用谁付费的原则,保障铁路正常运营,既降低货主运输成本,又能实现经济绿色运输。加快西部陆海新通道唯一出海口北部湾港的建设,重点建设 20 万吨级及以上的码头泊位和深水航道。完善海南洋浦港的基础设施。利用好发挥好由中远海集团牵头建设运营优势,按照智能化、绿色化、便利化、大型化的高标准定位建设码头,优先发展以集装箱业务为主的码头泊位、航道和疏港铁路建设,拓展拼集业务,切实发挥洋浦港中转作用。

“十五五”规划背景下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对策建议

二是要在广西或海南建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发展现代航运经济。在航运基础服务上,提供港口装卸和船舶运输配套服务,包括仓储、集疏运服务、船舶维修、救助打捞、分拆和集拼等物流业务。在航运辅助业务上,提供船舶代理、货运代理、航运交易、航运经纪、船舶管理等服务。在航运衍生服务上,提供与航运和港口运营相对脱离的服务,包括航运金融、航运保险、海事法律和仲裁,航运教育和培训等。

三是要加快布局建设协调统一的现代物流体系,提高货物通达能力。抓住关键节点城市建设,预留快速集疏交通通道,优先建设与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6 轴、7 廊、8通道”和陆港型、港口型等国家物流枢纽布局中重叠的承载城市,发挥出承载城市的集散优势功能。加快口岸和边境城市建设,提升对外贸易畅通质量。重点以云南、广西、海南等直接开展对外贸易的“跳板”“窗口”城市为主,由省级层面统一进行规划,做好口岸运营企业、市县的利益协调分配,确保枢纽建设加速落地实施。积极布局海外仓建设,可以采取沿线省(区、市)与京东、顺丰、菜鸟、中国邮政合作等形式,统筹海外场站资源,加快在国外物流中心布局建设海外仓,维护好国内与国外之间供应链安全。

二、联动配合做好支撑保障,增强通道内生能力

一是要全面系统梳理政策体系,做到政策高效协同。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与西部大开发、海洋强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领域享受同等待遇。

二是要对可能存在影响政策执行的闭环障碍进行调整。制定出符合现阶段和未来一段时期内通道发展需求的用地、用海、用林保障政策。在不违反国家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等大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各沿线省(区、市)通过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尽量减少用地、用林、用海范围,允许占用基本农田、占用自然保护区缓冲区、适当进行围填海。三是要放宽非核心中央事权使用范围,增强通道开放、引资等能力。

三、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升市场主体参与动力

一是要强化市场主体信心。依托主流媒体开展通道宣传报道和推介活动,统一原则、统一口径、统一步调、统一节奏,做到权威信息共同发布、共同享用,努力提升社会和市场对通道的认知度,推动通道建设进程。在企业和政府网站或 APP 上进行专题宣传。在网站或 APP 上引入多国语言宣传版面,推介通道和沿线企业,提高通道宣传辐射面。利用好外交平台宣传。

二是要主动服务市场主体。可由沿线省(区、市)开设省、市、县三级的通道服务专员热线,通道服务专员学习好通道各项政策,及时解答市场主体参与通道建设、运营和申请运输、金融等服务的各项诉求,解决好市场主体不认识通道、不了解通道的问题。主动深入一线提供专门服务,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在金融服务、外贸服务、运输服务上进行精准调度和指导,给予市场主体信心和动力。在司法层面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在市场层面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由国家统一制定负面清单,严禁地方和部分自主设置。建立健全市场主体社会信用制度,让违反信用成本不断提高。

三是要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加强对口岸、港口、物流场站中介服务监管,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实行动态管理,取消没有法定依据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项目,对保留的中介服务事项费用逐项明确由企业承担还是行政机关承担。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主体、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全链条竞争监管执法,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着力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及时清理潜在的政策壁垒,对新出台的政策严格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作者:朱帅)




上一篇:“十五五”规划背景下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数字经济时代乡村数字化发展的实现路径研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