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构建科研院所研发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吸引国际一流生物技术人才、加快集聚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建立发展协调机制等方面入手,探讨南京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推动南京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面对新一轮生物经济发展机遇,南京要扬长补短,做大做强生物经济,超前对生物经济发展全局进行战略性、系统性谋划,加快推动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科研院所研发创新体系
发挥南京现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提升生物经济科技实力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加强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布局和应用基础研究创新。面向生物科技领域关键技术、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创新发展需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向技术应用与相关产品和服务开发延伸,推动学科向交叉型发展。推动产学研创深度融合,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深化与生物科技领域国际领先研究机构、实验室和知名科学家的合作,加深与国内有影响力的大院大所和新型研发机构、院士专家的交流互动,建设若干高水平的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内院所研发分支机构和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依托生物医药产业基础,推进医药、医疗、医工、医养融合发展,聚焦强链、补链,合理布局产业结构,搭建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发挥大型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原始创新活力,推动南京生物医药企业集聚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园、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等现有科创资源,助力生物科技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壮大生物科技助力服务业、能源环保等相关产业,支持企业成立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开发中心等,营造聚合企业自主研发、推广应用等业态生物经济良好发展环境。
三、加快引进国际一流生物技术人才
做好对目前已经集聚的生物技术人才的政策落实和保障工作,面向全球引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以存量带动增量,创造更有利于高端人才宜居宜业的创业环境。制定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人才培育规划,打造生物医药产业人才集聚平台,让更多海外人才回南京创业。支持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以学术活动促人才交流合作,以跨界融合促复合型人才培养,以区域联动促重大技术联合攻关。支持企业以人才交流为纽带,与国际科研机构、跨国公司开展紧密联系,形成平台互动、端口互联、路径互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促进人才跨体制、跨区域自由流动、高效配置。
四、加快集聚创新创业投资资金
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生物经济创新创业投资基金,重点面向生物医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生物农业、健康服务等生物经济细分领域,多方合作推动政府引导基金精准发力。利用定向增发、基金入股等,以市场化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全面提升生物经济投资活跃度。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环保优势,擦亮产业绿色发展标签。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推进生物医药企业在境内市场上市、挂牌,支持发展潜力好但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上市或挂牌。引导符合条件的生物医药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发行地点,利用境外资本市场实现上市融资和规范发展。
五、建立生物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成立专门机构,统筹生物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等工作,强化制度保障,形成集研究、开发、生产、流通、价格、消费、安全等全链条的管理模式。深度参与国家生物经济智库建设,依托国内知名智库、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力量,成立南京推进生物经济发展智库和专家咨询委员会,遴选科技领域、产业领域、经济金融领域等三方面专家入库,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举办南京生物经济专家论坛等,不断扩大和提升影响力,为南京发展生物经济提供智力支撑。(作者:张洁、傅雪梅、蒋同明)
上一篇: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