滦南县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文章以滦南县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性视角出发,总结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发展现状及产业规划,认准当前所处困境并探索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发展优化路径,以期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一、程庄镇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发展现状

1.1 区域概况

程庄镇紧邻中心城区,镇区与中心城区仅6km,属于近郊小城镇。规划的319省道向西联系唐山市中心城区,向东联系秦皇岛,距离秦皇岛国际机场36km。程庄镇文化底蕴雄厚,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有利于发展旅游业。例如,评剧的“前身”——梅花落的发源地便在程庄镇,其发源人月明珠就是程庄镇西部的胡家坡村。“莲台寺遗址”位于程庄镇东部小贾庄,该寺被誉为滦州十二景之一。莲台寺周围为商代文化遗址,如今“小贾庄莲台寺遗址”已被列为河北省第5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庄镇内仍然遗存着“汉代古战场”遗迹,村中几乎每户都具有古代器具,称得上是“家家户户有古董”。程庄镇拥有浓厚的红色记忆,有全国爱国教育基地潘家戴庄惨案纪念馆。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县一级及镇一级重点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1.2 程庄镇示范区产业规模分布

程庄镇示范片区的产业规模分布可以概括为“东菜、西米、北养、南游”。“东菜”主要指大棚菜,种植面积1333hm2。根据国土规划及相关用地指标,计划在东部重点打造“交易批发市场”,规划面积6.7hm2,正在等待审批中。目前,东部蔬菜除了直接运输买卖外,主要是初加工产品。例如,拥有将近1333hm2种植面积的大白菜会被初加工成酸菜产品对外售卖。“西米”中的“米”代指高油酸花生米。滦南程庄镇的花生米名为“水果花生米”,又名“东路花生”。程庄镇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土壤富含的元素有益于水果花生生长,相比于其他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程庄镇的花生产业已申请了2个地理标识。花生种植占地3.33hm2,纳入了花生加工的基地。程庄镇下一步规划扶持花生加工产业,通过品牌效应进一步发展花生产业。“北养”是指程庄镇北部养殖奶牛,镇内现有奶牛共15000头,每头成年奶牛的价格约为30000元。现阶段,程庄镇正在申报“全国奶业强镇”,申报资金为1000万元。程庄镇依靠伊利等龙头企业的引领,逐步实现了奶牛养殖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转变,解决了“交奶难”的问题,保障了农民权益,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规模农业发展,形成了产业链[1]。程庄镇规划发展牛奶二次加工产品,引进相关技术,将牛奶加工成乳酸菌、奶酪等储存时间比较长的产品。程庄镇具备较为完备的粪便处理设施有利于保持当地良好的人居环境,且集中处理粪便可以进行沼气发电。“南游”是指程庄镇南部规划打造旅游示范片区,以重点打造的示范区为基础。预计将在现有的道路上铺设一层柏油,道路两侧建设绿化观光带,墙体粉刷成徽派风格。程庄镇南部旅游依托于800m的天然水面,将围绕天然水面修筑可供行人行走和骑行的观光道路,附近的蔬菜大棚将发展农业采摘及乡村垂钓。


滦南县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二、程庄镇示范区产业的整体规划

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整体规划分为以下2步走。

第1步:程庄镇正在积极申请乡村振兴国债项目,总投资为3.2亿元,打造一条环形闭环的主路。主路包括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重点7个村,涉及沿线路过的倴城镇经过修建道路经过沿线路过的4个村子,总共经过11个村子。该投资不仅涵盖了主路的建设,包含主路两侧的绿化、靓化及文化项目。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预计会打造一条徽派风格的墙头,建好村与村之间的小节点——村民活动中心、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广场及文化博物馆。其中胡家坡村有53.3hm2天然水面,计划根据水面打造周边的景色,建立景点,建造一个即存在自然风光又有文化的观光带。


第2步:滦南县具有26亿元“清水润城”项目,该项目旨在保护地下水及地表水的治理,目前该项目已经在全县范围内进行施工,结余1亿元的资金重点打造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其中,结余资金将会先被用于修建一条到县城的道路,该路连接县城和程庄镇。该路修建成功,2min便可开车从县城到程庄镇,后续建设计划将由县城向北部扩展。


三、程庄镇示范片区建设发展的不足之处

3.1 农产品停留在初加工,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乡村振兴示范片区的建设需要有特色产业的支持,能否形成产业兴旺的发展格局,是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

目前,程庄镇主要收入来源依旧为第一产业,农产品未经过加工直接销售给当地人及相关采购单位。存在部分加工农产品售卖,但加工农产品主要停留在初加工,该情况会导致农产品价格随着该年市场价格的浮动发生巨大变化,存在“靠天吃饭”的现象,农产品种植所获得收益不稳定。


3.2 特色品牌意识待加强,宣传力度不足

滦南县为“十三香”的发源地,但因缺乏保护理念和品牌意识,当地特色的“十三香”被其他公司抢注和夺名。目前,其他地方的人提到“十三香”并不能第一时间联想到滦南县,更多是联想到目前市面上一些较为有名的品牌。依附于当地特色文化脉络的产品并未辐射于全国,且现有的品牌对滦南县程庄镇文化特色的呈现并不充分。同时,当地特色的旅游景点也面临相似的问题,位于程庄镇小贾庄村的莲台寺遗址和汉代古战场遗迹目前知名度较低,非当地人很难直接了解其特色文化,通过网络检索也难以快速查询到这些特色文化遗址的相关材料。有限的信息传播能力会阻碍当地特色品牌特色产业孵化,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3.3 传统文化基因未激发,文保意识薄弱

程庄镇传统文化保护包含莲台寺遗址、汉代古战场等物质文化遗产,以及评剧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小贾庄村具有丰富的古代遗迹,虽然当地政府曾在小贾庄村大力宣传文物保护,但部分村民依旧缺失保护意识,选择将宝贵的文物售卖给古董收藏者。程庄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和其他地区传统技艺一样,面临着无人继承的问题。


当地村民最能体悟到当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风采,特色的文化基因深扎于其身,因此,村民才是文化的承载主体,提高村民对当地文化的保护意识,才能有效保护及传承当地的传统文化,以便于传统文化在全国传播。


3.4 部分农业种植较为零散,并未形成规模

程庄镇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内蔬菜种植依旧存在种植较为零散的情况,不利于当地蔬果规模化生产,形成自主品牌。个人管理土地较为松散,片区内土地流转现象主要出现在村民之间,不能有效将其规模化、合理化利用,村民的“科技化”意识较为单薄,不能紧跟科技时代的步伐来提高农业种植生产的效率,仅仅依靠传统方式来提高经济效益。但参与主体的利益取向并不一定趋同,这就促使多方在同一问题上产生不同的观点及采取措施,进而造成各种矛盾,“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易被打破,体现在农民群体与当地的基层政府各行其事,并未形成良好的合作局面。(作者:郑一涛,张超越)




上一篇:洛阳市工业遗产空间规划设计研究——以天心文化产业园为例

下一篇:滦南县程庄镇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优化对策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