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浙江省安吉县古城村为案例,进行了新型业态提升乡村经济的实践探索。瞄准“千年古郡,产融兴村”目标,立足本村实际,紧盯瓶颈短板,创新创收机制,狠抓增收项目,带领村民发展集体经济,做活村强民富文章。在“乡村经营示范村”创建过程中,从规划布局、狠抓项目、创新模式、完善机制4个方面采取有力举措,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美丽乡村“乡村经营示范村”建设提供了鲜活的样板。
1古城村概况
古城村位于浙江省安吉县递铺街道西北部,现有村民932户,人口3291人。全村面积17.5km2,其中耕地274.4hm2,旱地18.73hm2,山林907.27hm2,土地流转面积223.33hm2。2019年,古城村土地流转率为98%,农业企业、合作社统一经营土地占比81%,特色效益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6%。
古城村生态环境十分优越,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能保持较完整的原生态面貌;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申嘉湖高速、318国道、204省道绕村而行,距杭长高速安吉北出口、商合杭高铁安吉站均为几分钟车程;拥有笔架山国家级农业观光园、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连接周边中南百草原、浙江自然博物园、吴昌硕故里等文旅资源。古城村先后获评国家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浙江省历史文化(传统)村落、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最美田园”、省AA级景区村庄、安吉县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2主要做法
2.1 以规划为引领,着力推动产业发展
突出产业可持续发展,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系,将茶文化、古越文化、民俗文化等融入村庄经营发展,推进产品变礼品、茶园变景区、村庄变休闲胜地等特质化发展。
2.1.1在目标谋局上“一盘棋”
以争创全县乡村经营示范村为龙头,瞄准“浙北产业第一村”,全力打造安吉县一、二、三产融合的样板。通过3年努力,依托“一花一叶一廊”空间布局,打造“农业+”系列新型业态产业发展,创新“接二连三”“跨二进三”经营发展模式,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实力,加快农民增收步伐,在全县树立产业联动、城乡融合的典范。
2.1.2在经营布局上“一幅画”
按照国家级旅游风景区4A级景区打造中国最美茶园,在经营布局上呈“一轴、两核、五区”分布。“一轴”是十里文化长廊,包含文化长廊、香榧大道、最美茶道;“两核”是宋茗茶博园、古城遗址公园;“五区”是香榧文化社区、晏子书院区、宜佳蔬坊区、彩色白茶园区、香榧白茶园区。
2.1.3在产业格局上“一张网”
立足村域产业基础、资源优势、人文底蕴等特点,布局产业体系。古城村以“3+N”重点项目(“3”即安吉古城遗址公园、宋茗茶博园、茗静园。“N”即杭州宜家蔬菜坊、安吉梁山宝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安吉县石角康钱白茶合作社等)为核心,打破产业类型,全村统筹推进,成线、成片、成块,呈现立体格局,推进已建成重点项目、特色项目的有机链接,形成以大带小、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的产业发展体系。
2.2 以项目为抓手,着力提升经营水平
构建农村产业发展新体系,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促进产业深度交叉融合,推进传统农业与加工、文旅、康养等产业融合,形成“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
2.2.1抓好产业与美丽乡村融合发展
按照“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理念和思路,推动村庄经营项目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通过项目建设,促进村庄大变样,成果惠及百姓。古城村借助项目实施,大力推动城镇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基层延伸,淘宝电商服务平台、村邮购在古城扎根,深入推进旅游公厕改革,构建了服务方便、设施配套、交通有序、环境清洁、安全保障、主客共享的公共设施,从而实现村庄美丽蜕变。目前,涵田度假村、颜学湾民宿等经营日趋向上,国家遗址公园、茗静园等重点项目推进迅速。引进“田园养老”的产业模式将进一步带动古城的产业发展、村民就业和集体资产盘活。此外,谋划了宋茗云端酒店项目、濛初书院项目、施家朗(清明屋)民宿村落等一批村庄经营开发项目。
2.2.2抓好产业与景区融合发展
重点突出“以农促旅”项目,通过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安吉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安吉县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安吉白茶“双百行动”“安吉白茶产业数字化绿色发展示范”等项目,成为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建设示范园区。该园区是以茶文化推广交流为核心,融茶文化、影视文化、科研、教学展示、五星级度假酒店为一体的农业综合示范园。宋茗茶博园自开园后,吸引游客20万人次,营利约3亿元。茶博园的运营辐射能带动古城及周边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明显,2019年宋茗茶博园被评为浙江省“最美田园”。积极创建3A级景区村庄,按景区的功能和理念对村庄进行改造提升,修建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旅游商品销售中心、生态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71处。依托村庄全域整治和生态修复工程,启动占地面积33.33hm2的古城村主题公园,笔架山中环道路与高铁大道连接线(古城村至西亩村)工程被纳入“十四五”规划,进一步夯实美丽乡村经营的基础。
2.2.3抓好产业与文化融合发展
坚持外塑形象、内塑特色的理念和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对村庄风貌、乡村特色、遗址文化等进行提炼挖掘。在文旅融合方面,重点打造国家遗址公园,挖掘古越文化,打造古越茶韵文化旅游节品牌。成功举办递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届古越茶韵文化旅游节,2021年还举办了茶产业交流会、“选好村班子·做好十四五”文化下乡活动、古城·龙山源乡村旅游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自行车赛事、祭祀大典、旗袍秀等一系列活动,“引爆”乡村旅游。积极推动文化影视与旅游的结合,打造了宋茗茶博园影视基地,电视剧《侠客行》的取景拍摄,扩大了古城村的影响力。新华社、光明日报、人民网、浙江日报、杭州日报等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古城村。
2.3 以增收为导向,创新村庄经营模式
古城村村庄经营注重多方共赢和增收可持续性,探索、总结、提炼村集体经营的“古城四法”,即“自主式”开发、“商品式”出售、“老旧房”改造、“集资式”联建等做法,采取“公司带协会、合作社带村组、大户带散户”的模式培育村庄经营主体,丰富经营手段。
2.3.1“自主式”开发
大力鼓励社会工商资本投向乡村经营项目,古城村经土地租赁、出让回购、以地换房等方式开发建设项目,高效利用闲置村留地,壮大村集体经济。比如茗静园,原来仅是一片茶园,后来通过投资800万元对茶园进行改造提升,打造成为一个集茶文化体验、康养休闲、生态旅游于一体的乡村旅游康养基地。比如宋茗茶博园,每年仅租金一项,给古城村集体增收50万元。
2.3.2“商品式”出售
采取“企业+农户+村集体”模式,促三方共赢。建设初期市场主体垫资,项目建成后依约享受经营收益。比如杭州宜家蔬菜坊公司,每年支付村集体租金30万元,村民向公司提供蔬菜、鸡鸭、笋干等农副产品。在旅游旺季,公司向村民提供季节性采摘、导游等旅游配套服务岗位,推动村民集体致富。
2.3.3“老旧房”改造
对于土地利用率较低、闲置土地较多的空心房、老宅大院,采取由村集体收购再出让给小企业经营的模式。如古城盛氏大院,占地面积0.4hm2,村集体收购后出让给公司运营,形成乡村旅游整合、古越文化资源开发相结合的“资源驱动型”经营模式。如村委老大会堂,盘活后租给吉凯家具厂企业经营,每年租金10万元。
2.3.4“集资式”联建
由村集体组建经营股份制公司、经济联合社,村集体控股,农户、农民协会、专业合作社入股,开展乡村经营。比如,古城村白茶交易市场、古城国家遗址公园。区块整合组建村运营实体,责、权、利相统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如安吉县石角康钱白茶合作社开展联建活动,形成土地流转融入和农业产业引领等运营模式。
2.4 以机制为保障,确保经营持续发力
安吉“美丽乡村”正从建设向经营转变。古城村通过构建政策支撑、主体培育、品牌营销等“三个支撑”,完善机制,高标准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创意的田园综合体和产业经营项目,助力村庄经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持续发力。
2.4.1项目化运作机制
把项目做“足”,强化村庄经营的持续。古城村将加大要素保障,强化项目引进。探索建立项目库,启动乡村经营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每年能够谋划一批、建设一批、达产一批,用抓工业的思维来推进新型业态发展。同时,出台奖补措施,参照安吉县招商引资奖励政策给予项目人员奖励。结合项目实施,实行“党支部+企业+农户”模式,进行整村制建设,推动产村融合,让项目建设惠及村集体,惠及村民,确保强村富民都有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
2.4.2构建全方位机制
建立一体化协同机制,分别建立“街道-村”“村 企”合作机制,递铺街道、古城村、企业三方成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分工落实好顶层设计、项目落地等各项工作。建立工作常态化督导工作机制,破解难题,上下联动、专业协同,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建立专项考核机制,古城村将村庄经营发展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和村考评体系。
2.4.3立体式培育机制
扶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青年创业者等开展各类创业项目,着力培育各类经营主体,扩大乡村产业振兴主力军。实施村村有好青年、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培养计划,以培训为抓手,着力提升经营水平。把农村实用技术、服务产业人员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提升经营水平的重点工作来抓,先后举办“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农家乐”等培训班。出台针对创业主体发展薄弱环节的补贴政策,健全社会化服务机制,解决启动资金、劳动用工等老大难问题,推动经营健康发展。强化精品意识,构筑发展优势,做到每一个村庄经营项目精心谋划、精细开发、精致包装,让市场投资活起来、强起来。
3 取得成效
3.1 村强民富突显
古城村村民增收主要来源有土地租金、创业收入和就业收入3种途径。村民可支配收入从2018年的2.6万元到2020年的4.1万元,增长57.7%。近年来,古城村经营性收入稳步上升,并建立健全村集体增收机制,有可持续增收项目。目前,古城村2021年村集体收入为405万元,同比增长10.9%。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3年平均增长率36.8%。2020年村经营性固定资产投入为1421万元,2021年达到1802万,新增381万元,增长了26.8%。各项指标总量和增幅均位居全县前列,实现了从“后进生”到“领跑者”的华丽转身。
3.2 产业带动明显
递铺街道古城村以“古色谷乡,最美茶园”为主题,通过村庄经营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样板。目前,全村各类工商资本、社会资本项目合计41个。村域内2019年工商资本投资1.55亿元,2020年工商资本投资0.55亿元,2021年投资1.26亿元。近年来,古城村大力引进各类项目,统计500万元以上项目数目,2019年引进项目4个,合计7050万元;2020年引进项目7个,合计1.12亿元;2021年引进项目7个,合计2.61亿元;近3年平均每年引进1.48亿元,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3.3 品牌效应彰显
通过全力打造,古城村已建成国家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示范点1个,国家级遗址公园1个,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市级“大好高”项目2个。宋茗茶博园被评为全国绿色食品(有机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和浙江省“最美田园”。古城村被评为县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乡村经营示范村。成功举办递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首届古越茶韵文化旅游节、茶产业交流会,乡村经营品牌效应彰显,进一步夯实了古城村村庄经营基础,实现了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的转化,成为推动村庄经营的强大引擎。
4 展望
下一步,安吉县古城村将坚持创新、深入挖掘文化、推进产业融合,大力推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培育,做好优化、创新、特色、精细、支撑和引领“六篇文章”,推进乡村经营持续、健康发展。(作者:游继芳 王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