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市林下经济发展条件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目的】研究林下经济发展,助力潜山乡村振兴。【方法】从发展条件、采取措施、实际成效及存在 问题全面分析研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潜山林地资源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区位交通良 好、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越条件;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培育龙头企业,创优质量品牌和夯 实基础保障,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存在认识不 足,支持力度不够,社会服务跟不上和融合发展不够等问题。【结论】潜山市林下经济大有可为,未来必须 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龙头引 领,创建优质品牌。


一、当前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潜山市虽然近年林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绩,部分工作在国家、省、市都荣获表彰,但与其优越的资源条件、与产业振兴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来看,潜山林下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


1、对林下经济重要性认识不足

潜山林下经济虽然历史久远,有自然生长的,也有人为种养的,但是农民并没有将其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而是当成副业和附属产物,导致长期不能形成规模化。近年来虽然研究出台了一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相关的政策,但还没有真正把林下经济发展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没有真正从产业振兴的高度来规划发展林下经济,不少单位和部门服务林下经济发展的意愿不强;不少企业在发展林下经济方面也没有深层次的考量,没有行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不研究市场的供求关系,常常从企业的短期利益出发,存在一哄而上和恶性压价竞争的现象,不仅导致林农和企业蒙受损失,也严重影响了行业发展。


2、支持力度不够

基础设施薄弱,林区道路、水利、电力、网络、物流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林下经济机械化程度普遍不高,严重制约着林下经济发展。产业规划引领不够,没有做到科学布局,许多企业都是自主经营、分散经营、规模不大,在对接国家级、省级的项目上达不到申报标准。缺少资金扶持,相比于农田开发,林下开发的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投入更多,更需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但实际情况是,对农业项目的政策性资金扶持要远远多于林下经济,影响了林农发展的积极性。


3、社会服务跟不上

缺乏科技支撑,目前还没有统一建立林下经济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大多数林下产业均沿用传统种养方式,人放天养,粗放经营,手工操作,效率低下,技术力量十分薄弱,科技研发、创新和服务能力明显滞后,无法支撑大规模高质量发展。企业融资难度较大。潜山虽然也探索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但是由于林下经济发展往往都是前期投入大,大多业主自有资金筹措不足,导致后期资金投入跟不上,林权抵押贷款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资金仍然是林下经济发展重大制约因素。缺乏保险保障,林下经济经常性面临干旱、霜冻、台风、水涝等自然“天灾”考验,但保险的门槛过高,实际理赔与受灾情况常不相符,甚至出现油茶企业灾害理赔金额还不足当年投保费用。


4、产业体系发展不够

产业化水平低,没有真正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式的现代林下产业体系。一方面,缺乏加工龙头企业,就近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低;另一方面,缺少专业批发市场,大多是等待客商上门收购或者远寻外地市场,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卖难问题,无法获得流通环节和加工环节的增值效益。林地流转难,严重制约规模效益。一些林农宁愿闲置自家林地,也不愿流转他人搞林下经济,普遍存在民资有意开发林下经济但林地流转困难的尴尬局面,这成为制约林下产业快速发展的重大瓶颈。品牌塑造不够,虽然潜山许多林下经济产品质量上优于其他同类产品,但多是单打独斗,没有形成集群优势,品牌宣传建设滞后,区域特色知名品牌不多,全国性的知名产品更是缺乏。

潜山林下经济发展现状,潜山林下经济对策建议


二、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下经济的对策建议

潜山林下经济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为了让丰富的林下资源不再沉睡,将良好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必须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发展,以更好促进全市乡村振兴、农民致富和生态文明建设。


1、加强规划引领,明确发展方向

林下经济发展涉及部门多、行业广,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将林下经济发展纳入全市发展战略。在《潜山市2019-2025年林下经济发展计划》基础上,结合全市“十四五”规划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科学编制林下经济总体发展规划,集中发展油茶、中药材、森林康养等优势产业,推进林下经济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在项目谋划上,要先行主动避让耕地和生态两条红线,确保规划的项目能落地。


2、强化要素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在现有林长制奖补政策基础上,加大林下经济在基础设施建设、林产品加工和营销、品牌创建等方面政策奖补力度,重点扶持油茶、石斛、森林康养等特色产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林下产业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技术培训培养本地“土专家”“田秀才”,与林业科研院所或高校进行战略合作,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积极整合中央、省、市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改善林区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降低林下经济成本。金融部门要进一步畅通林下经济融资机制,放宽林权抵押贷款条件,开通信贷“绿色通道”,提升林农获贷能力。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引导鼓励村委会或乡镇政府流转集中在农户手中的零星分散林地,在不变动现有权属的前提下,将林地使用权整体转包给经营大户,促进林下经济连片发展形成规模。


3、加强服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要进一步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四送一服”工作,经常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利用好我市丰富的森林资源,特别是“三富”资源优势,科学谋划包装一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重大项目,加大“双招双引”力度,争取纳入国家及省市重点项目或吸引外商投资建设。支持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中介服务机构,积极搭建林下经济信息服务平台,帮助林农做到精准生产销售。发挥电商优势,主动对接邮政、京东、淘宝等大型电商企业,用好网络直播等新媒体,不断拓宽林下产品营销路径,促进天柱山森林康养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培育引进林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着力提高就近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不断延伸林下经济产业链、价值链,积极整合生态、文化、康养等产业资源,将单一的特产加工业拓展为完善的田园综合体,让林下经济与森林旅游完美“混搭”,实现三产有机融合。


4、强化龙头引领,创建优质品牌

把扶持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环节来抓,重点对油茶、石斛、森林康养等主导产业在政策、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龙头企业采取风险投资、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租赁经营、反租倒包等形式,与林农建立“龙头+农户”“龙头+基地”“龙头+合作社”等合作模式,带动民营资本投向林下产业,真正做到“做强一个龙头、辐射一片林农、振兴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百姓”。尽快制定《林下生态种养标准》,促进林下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全面提高林下经济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开展驰名商标、绿色食品、森林生态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创建和认证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站和展销博览会等各种形式,推介潜山林下特色产品,宣传天柱山森林康养资源,不断提升潜山林下经济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作者:徐桂花,仰叶齐)




上一篇:江苏智能制造产业集聚的创新发展路径

下一篇:基于EOD模式下水利风景区4大发展策略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