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新能源产业的政策创新分析

  大同市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同累计为国家输送优质动力煤30多亿t,为北京市提供超过3000亿kWh的电能,为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借助煤炭产业的蓬勃发展,大同经济曾走过一段光辉的历史。然而,同所有资源依赖型城市一样,超高强度的煤炭开采导致优质煤所剩无几,伴随生态环保压力的不断加大和产业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大同早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提出了“不做煤老大,争当全国能源革命排头兵”的现实要求,随后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进一步指出,大同要做能源革命和对外开放的两个尖兵,在转型发展上取得新突破。


  近年来,大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努力构建现代能源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转型之路,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以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为主线,整体推进风电和光伏产业的统筹发展。截至2018年底,新能源装机总计450万kW,占全市电力装机的34%,其中风电180万kW,占全省风电装机的19.35%,光伏260万kW,占全省光伏发电装机的1/3.大同依托良好的资源基础和能源产业优势,坚持走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积极搭建平台引进新能源产业项目,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能源革命尖兵”这一目标,不断出台多项关键政策,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推动能源政策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供给型政策工具分析

  大同市供给型政策创新表现为对新能源产业相关科技活动的推动力,从技术支持、人才保障、资金支持和公共服务等方面,改善技术创新相关要素的供给,进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技术支持上,大同出台了《大同市工业大振兴2019年行动方案》,其中提到实现工业经济突破性发展需要增强科技创新,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当前国内规模最大、实力最强、覆盖学科和产业种类最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化促进平台——全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以下简称“全科盟”)之间的合作,依靠全科盟成员单位的科技专家和研发团队,不断向大同引进新能源领域最新的可转化与落地成果,推进政产学研的协调发展。在人才保障上,大同分别出台了《大同市创新发展引才聚才十条奖励政策》《大同市产业转型招才引智十条奖励政策》和《大同市乡村振兴人才激励十条奖励政策》等招才引智奖励政策,在人才政策、住房保障、生活补贴、配偶安置、创业扶持和科研项目等条件上给予“新引进人才”优先支持,进一步增强大同产业转型的人才储备力量。在资金支持上,大同启动了能源革命专项创新券,使用市财政资金支持在大同市内注册、纳税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利用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与研究中心以及经认定的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源开展研发创新活动,重点支持新能源产业领域的研发设计与创新支撑等相关科研活动。此外,大同市财政部门专门拨付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新能源“六大产业集群”与科创平台“一园一城”项目建设,安排1亿元招商引资与高端领军人才奖励资金以及3000万人才住房资金,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政策资金,激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和社会资本的建立投入,为大同能源革命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公共服务上,大同市能源局全方位落实“对接大企大校大院大所”的方针政策,积极主动为新能源企业提供“送环境、送资源、送服务、送效率、送市场”的优质服务,打造健康一流的营商环境,做好相关后勤保障工作。


  二、环境型政策工具分析

  大同市环境型政策创新表现为对新能源产业相关科技活动的影响力,从目标规划、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等方面,为新能源产业技术研发等科技活动提供有利的政策环境,间接助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在目标规划上,大同市经信委2018年4月发布《大同市贯彻落实山西省推进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和工业领域节能2018年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实施能耗“双控”制度、加强节能技术改造、推进工业领域节能和强化工业领域节能监察等四项重点任务,要求大同市生产总值能耗在2017年的基础上下降3.2%,能源消费总量少于1661万t标煤,《意见》的颁布为大同进一步推广新能源节能与储能技术、新能源产品设计研发和新能源项目宣传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税收优惠上,大同市税务局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大同能源革命科技创新产业园,为园区内的创新型科技企业、新能源初创企业和电商企业等讲解国家和省市最新的减税降费政策,从政策出台背景、具体内容、政策延伸和享受政策红利的资质条件等方面进行介绍;此外,税务局依托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根据市内企业的自身特点制定一对一的“税收政策建议书”,从税种政策、减税降费和办理流程为新能源企业梳理具体政策要点,并对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进行重点提示。大同市税务局通过提供“精准+定制”的服务模式和相应管理建议,及时与新能源企业进行沟通并回应其现实诉求,助力大同新能源产业与相关企业的发展。金融支持上,为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同市科技局和工商局于2018年4月创新推出“科技创业券”,用以表示政府向从事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市场主体发放的一种权益凭证。凡所从事工作符合山西省及大同市重点产业或高新技术领域的机构与企业,通过对增值税完成额、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建立科研机构和获得科技进步奖5个方面进行评估,凭“科技创业券”可得10万~50万元不等金额。此外,大同市多家商业银行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主动为新能源企业提供政策性担保业务和多样化信贷产品,积极尝试知识产权、商标权等动产质押,并通过引进风险投资和产业基金,形成“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双轮驱动,为新能源企业融资开辟多种途径。


  三、需求型政策工具分析

  大同市需求型政策创新表现为对新能源产业市场需求的引导力,从用户补贴和应用示范两个方面,减少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从而带动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在用户补贴上,大同市政府曾出台《大同市2017年清洁能源替代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强调,为减少燃煤消耗与烟尘排放,要大力开发新型清洁能源,根据市电网实际情况逐步完成“煤改电”“煤改气”相关供热项目工程,并对实施冬季供热改造项目的主体企业进行用户补贴。此外,大同市积极响应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在应用示范上,大同市2014年曾围绕太阳能、生物质能、浅(深)层地能等可再生能源对建筑进行供热供电,颁布《大同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实施细则》,应用示范项目重点包括太阳能一体化建筑的生活热水供应和供暖制冷、光电转化与照明、工业余热制热、浅层地下水源热泵和土壤源热泵等,该示范工程实施较早,为后期大同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作为大同新能源产业七大技术方向之一,储能技术目前仍然是大同新能源产业的技术短板,为此,大同坚持从推进储能技术装备研发示范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应用示范等重点项目着手,率先实现储能技术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初期的过渡,形成一批重点技术规范和标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作者:霍国庆,聂云阳,李维维)




上一篇:深圳新能源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美国、日本、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有哪些的经验与启示?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