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及养老需求变化

  【养老产业规划】随着京津冀城市圈日益发展壮大,京津冀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老龄化人口增多,养老服务资源匮乏,京津冀城市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同时,现代城市居民养老需求更加多元化,亚需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服务模式。京津冀乡村地区具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基于京津冀乡村存在的资源优势,构建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并进行养老服务设施规划设计,对于缓解京津冀城市养老问题,满足京津兵城市居民多元化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1、京津冀地区城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下属的11个地级市和2个省直管市。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大量人口涌入,使城市化进程加快。京津冀地区人口激增,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峻。据民政部门数据统计,2017年底,北京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33.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4.5%,北京城六区户籍老年人口216.8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658%。北京市老龄化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预计到2020年北京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根据天津市老龄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底,天津市60岁及以上的户籍人口达到246.06万人,占全市户籍人口的23.43%。而据2018年京津冀养老服务市场报告显示,河北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32万人,占17.72%,河北省的张家口、秦皇岛、唐山老龄化人口占比较高“。由以上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北京、天津均已成为中度老龄化城市,京津冀地区老龄人口比例分布不均衡,河北省部分城市的老龄化程度严重,而北京、天津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快速增长阶段,中心城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显著高于外围地区。

  2、养老服务模式现状和城市老年人口养老需求的变化
  目前普遍存在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作为一种基础的养老服务模式,也是占比最高的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呈现出较多的问题。首先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由于子女工作繁忙,独生子女家庭人力不足、乡村地区青年人外出务工增多等因素,使得老年人缺少日常照料和生活陪伴,空巢老人日益增多,聘请服务人员对居家老年人进行照料,经常会产生一些社会问题。其次,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容易使老年人脱离社会环境,一些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变化减少了外部活动参与,缺少文化娱乐活动,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孤独、寂察,养老生活质量不高。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在日益发展完善,但总体占比低,同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和机构养老服务模式在管理制度、服务设施、养老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能充分满足庞大的养老市场需求。与此同时,一些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对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接受程度不高。

  近年来,学者较多探索采用先进科技进行养老服务系统设计以及养老服务产品开发,以改进养老服务设施,辅助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随着人们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消费能力增强,使得老年人对养老生活品质产生了更高的追求,不仅需要高品质的生活照料,也存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而现有养老服务模式无法满足老年人快速增长以及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迫切需要探索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一些老年人产生旅居养老意愿“,旅居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迅速。但旅居养老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选择这种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大多生活宽裕,经济基础较好,对养老生活的品质要求更高,但是目前旅居养老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旅游元素能够愉悦身心,但旅游地区的养老服务还缺少系统的规划,现有养老服务设施、养老服务水平不能有效满足该类型老年人对高品质养老生活的需求“。针对现有养老服务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亚需探索出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作者:窦金花、张芳燕)


上一篇:云南德宏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五大对策

下一篇:为什么要构建京津冀田园综合体养老服务模式?意义及问题

在线咨询 400-666-8495